|
西虹桥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华路西段,横跨劳动湖水系,是连接湖东、湖西的重要交通设施。西虹桥原名平定桥,俗称西大桥,始建于清代,初为石头木板桥。民国17年(1928年),进行大修,将桥栏改为平式,桥宽2丈4尺。民国23年(1934年)因被大水冲毁而重修,桥长120米,宽6米。建国后,1949年至1950年又重修该桥,重修后仍为木质结构,桥长66米,宽6米,并定名为西大桥。1980年,市政府为适应全市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决定改建西大桥。改建后的大桥为一孔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桥长64米(净跨长30米),桥总宽18.5米。荷载等级为:汽车15吨,挂车80吨;人群荷载400公斤/平方米。因桥身呈拱形,似天空彩虹,故名西虹桥;1980年9月27日竣工通车。随着齐齐哈尔经济迅猛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1999年随着中华路全面拓宽改造,西虹桥于当年7月爆破拆除重建,2000年10月1日前夕竣工通车。新建的西虹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等跨3孔连续拱桥,桥长102米,宽42.5米,六车道双幅柏油路面,具有现代风格的豪华与凝重。
西虹桥,近80年历史,历经六次修建,横跨碧波荡漾、万紫千红的劳动湖,贯通笔直宽敞、车水马龙的中华路,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的西虹桥,已成为齐齐哈尔市历史变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见证。
现在的雄鹰桥,民间俗称“西大桥”,要说起这座桥的历史,那可久远了。
早在清代这里就有一座名为“平定桥”的石头木板桥!
民国17年(1928年),进行大修,将桥栏改为平式,桥宽2丈4尺。
民国23年(1934年)因被大水冲毁而重修,桥长120米,宽6米。
史志记载,建国后的1949年至1950年,齐齐哈尔市政府曾经重修西大桥。此次重修将长度缩短、高度降低,成为长66米,宽6米的木质结构新桥。
新桥桥柱每排7根,比以前增加了2根,每孔为11根,比以前增加了4根。通车之际,将西大桥确定为桥名。
1980年,历经30年风雨的西大桥已经残破不堪,市政府决定对其进行彻底改建。改建后的西大桥为一孔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桥长64米,桥孔净跨度30米,桥宽18.5米。因桥身呈拱形,似彩虹,故取名西虹桥
。 1980年9月27日,西虹桥竣工通车。
1999年随着中华路拓宽改造,西虹桥拆除重建,2000年10月1日前夕竣工通车,为三跨拱桥,桥长120米,宽42.5米,净高3.6米。
2014年8月西虹桥装饰改造工程启动,2015年6月竣工。工程建设采取冠名权出让方式,由雄鹰集团出资改建,至此改名为雄鹰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