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百晓集桥 ![]() ![]() ![]() |
齐齐哈尔市嫩江桥 |
〈嫩江〉〔〕[]{} |
|
![]() |
![]() |
![]() |
![]() |
![]() |
![]() |
![]() |
嫩江公路钢桥位于齐齐哈尔市南北市区之间,是连接齐齐哈尔北三区与富拉尔基区、龙江县、碾子山区及内蒙古等地的重要桥梁,它始建于1933年10月,1935年8月建成通车,距今已有83年历史。 该桥是国内在1930年代建造为数不多的大型金属桥梁之一,由于此桥地处黑龙江省西北边陲要塞,通往梅里斯的嫩江公路大桥建成之前,是千里嫩江上唯一的一座公路桥梁。多条公路共扼此桥,该桥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该桥进行维修加固,它又经历了新中国大规模建设时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2005年经北京交通大学检测,该桥被鉴定为五类危桥,2006年经齐齐哈尔市政府批准,对该桥进行封桥,结束了七十余年的运营。该桥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东北后,为巩固其在东北统治地位和掠夺更多的我国资源,对抗苏联,迫切需要打通东北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以及通往东蒙的陆路联系,日本关东军特务部很早就派遣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进行间谍活动,编制了修建北满三大铁路钢桥和6万公里公路的十年规划,1933年对嫩江钢桥进行选址和设计,10月破土动工,1934年初桥梁主体开工建设,嫩江钢桥施工中间遭遇到我抗日联军的一次袭击,打死了十余各建桥的日本人,后在关东军派兵保护下,抓捕数千中国劳工,采取不分寒暑,不分昼夜突击,冬季组织冻上作业,死伤中国劳工近百人,1935年10月建成通车。 桥梁设计分为1号桥(548.1米),2号桥(354.1米),两桥总长为902.2米,两桥间以410米长的路堤连接。 1945年8月8日,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发表对日作战宣言。此前,苏联成立了远东军事指挥部,做了全面军事部署。针对日军独立第4军的防御态势,苏联红军西、北两线的进攻部署是:西线集结一个集团军以及坦克和炮兵部队。由达乌里亚和杜罗依东北地域向满洲里、海拉尔方向实施突击,迅速突破日军防线并夺取满洲里、海拉尔、博克图等地,进而攻占齐齐哈尔,以保证方面军主要突击集团军的侧翼安全。 北线集结一个集团军,由海兰泡(布拉戈维申斯克)康斯坦丁诺夫卡和波亚尔科沃地域实施突击,将暖珲、孙吴、嫩江等地域的日军分割围歼,以保证第36集团军的侧翼安全,进而夺取齐齐哈尔。与东线进攻的主力互相配合、全歼日本关东军于东北地区。 1945年8月9日凌晨,为了实现战役企图,苏军第36集团军出动空军轰炸了满洲里至海拉尔地域日伪军主要军事设施后,在西线突然发起进攻,挫败了当面日军掩护部队的抵抗。其右翼攻占了扎赉诺尔、满洲里地域;其左翼强渡额尔古纳河,直逼海拉尔。 8月11日以两个师的兵力与日军在海拉尔车站、西山和北山展开激战(守敌6千余人于18日投降),其余主力部队继续向纵深挺进。 8月12日上午集团军司令卢廷斯基中将命令各部队强行通过大兴安岭,以两个师的兵力迅速占领各山隘要道。 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关东军仍未停止抵抗。至17日,苏军攻克了牙克石、伊列克得、博克图。与此同时,集团军先遣部队—快速集群,避开日军防地,分两路向齐齐哈尔方向急进。其一路由伊列克得经26号区域抵达博克图大东沟;另一路由沙力车站经博克图西沟至大东沟。两部会师后,稍作休整,又继续进攻。 8月16日晓6时许抵达嫩江西岸的梅里斯屯,并立即对富拉尔基、昂昂溪、齐齐哈尔实施侦察。 8月17日,集团军主力攻占了雅鲁、扎兰屯。 8月18日早晨5点36集团军抵达昂昂溪。当日,完成对齐齐哈尔、昂昂溪、榆树屯地域日军的分割包围。迫使驻榆树屯的伪军炮兵团哗变,击毙日军顾问和教官后,向苏联红军投诚。 8月18日上午,快速集群的坦克205旅先遣分队,以10辆坦克、20辆装甲运输车、20辆水陆两栖汽车强渡嫩江,并掩护主力部队通过嫩江钢桥,向齐齐哈尔城内进攻,占领了日军飞机场。西线苏军仅用两个小时便完成了对齐齐哈尔市区的合围。 8月19日上午,苏联红军进入市区,占领了市内所有日军大营,齐齐哈尔光复。 日本军国主义本来想利用嫩江钢桥侵略掠夺中国、图谋进攻苏联,却想不到这座桥成了他们的掘墓工具,这是一切侵略者注定的可耻下场。 嫩江公路钢桥封桥后,为保证齐齐哈尔交通要道的畅通,在原桥的北侧,由齐齐哈尔市政府投资建设了新的嫩江公路大桥。 新的嫩江公路大桥2009年8月破土动工,2011年10月竣工通车。 |
||
![]() |
上一座 ┇
黑龙江桥梁 ![]() |
Copyright©2013-2025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