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桥始建于1970年,2007年停止使用。
1971年,时任洛阳市委第一书记的赵玉轩到李楼走访,体验了群众出行不易后,在李楼组织召开现场会,市委、市政府和洛阳厂矿企业共同筹资6万元,拨付一批列入国家计划的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调配工程技术人员支援,由李楼公社组织当地社员出工出力,建设一座新桥。
当年冬天,进入枯水期后,李楼漫水桥正式开工建设,各村按要求派出精壮劳力,学校也不断组织学生到工地义务劳动和慰问演出。《洛阳市志》记载:“该桥全长176米,22孔,跨径8米,桥面宽6米……1971年12月16日开工,次年5月25日竣工。”
2005年,在李楼漫水桥的东侧,全新的李楼大桥开工建设,新桥全长787米,桥面宽12米,总投资2188万元,于2007年8月建成通车。李楼漫水桥也完成了使命,自当年9月1日起停止使用。
老桥停用了,是拆,还是留?建设者们听取附近群众意见,将李楼漫水桥保留了下来,对原桥进行修缮,并加装了护栏。近年来,随着洛浦公园东延伸工程实施,沿线河堤全线得到加固,迎水坡面进行了绿化和美化,防洪能力大幅提升,旧桥也以新的面貌呈现,成为市民游览、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1971年12月,当时的洛阳市郊区李楼公社自筹资金,兴建一座漫水桥。据说那个年代某军代表任洛阳市委书记时,特批钢筋、水泥,由李楼公社组织人工出力,才有了沟通李楼与市区的首座单墩漫水桥,该桥于1972年5月25日建成通车。桥全176米,宽6米,连通了老城区和洛南,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至此洛阳市有了宽10米的洛阳桥、宽14米的魏屯桥和李楼漫水桥——这就是自新中国成立多年来洛河市区段的全部桥梁,洛阳百姓戏称为“两座半桥”。之后,洛河上的大桥建设停止了二十多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