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安桥,消失在1997 年。此桥位于桐庐县合村乡茆源村东,南北向横跨茆源溪。这里是古代淳安、昌化、分水三县交界处,尽管十分偏僻,自古却是通衢要道。清道光二十年(1840)
春,茆源村村民集资修建了安乐桥。光绪二十二年(1 896) ,桥被洪水冲毁,乡民再度集资,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 )重修,并改名"永安"。桥位于群山之间,距最近的两个村都有四五里路。过往行人若遇风雨,无处可避,有人提议桥头建亭。主事者除在桥头建亭外,还在桥上建廊,使其不仅可避风雨,而且成为极佳的歇息处。
此桥通长20 米,两头各建一座砖木结构的桥亭。桥面长10米,宽约3 .33米,用三块二尺见方、长三丈余的柏木做梁,梁上铺设二寸厚的栗树木板桥面。桥上置三对立柱,构以梁架,上面盖青瓦双坡硬山顶,柱上置牛腿斗拱,向外挑出重檐。为了支撑重檐,桥两侧各斜支两根立柱。柱间设坐靠,供行人休息。梁架斗拱和方柱均经油漆。南桥亭的门额上书有"永安桥"
三字。亭内设神龛,供以香火,龛上一匾刻有"威灵显赫"四字。亭外立有永安桥碑。旧时乡人多做好事,在亭内设有茶水摊,挂上草鞋,供旅人自由取用。1934
年冬,方志敏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自江西进入浙江,红十九师3000余人在寻准洲师长的率领下自淳安进入合村。当地老人至今还津津乐道地讲起寻推洲师长骑马从桥上经过的情景呢。战时期,这里是一条安全的运输线,一批批脚夫挑着食盐、布匹、杂货从这里往来于沦陷区和国统区。至今这里的老人还会告诉你"不慌不忙,三天到余杭。"
1997 年,茆源村村民为开辟公路,将木廊桥拆毁改建为石拱桥。永安木桥便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但其特有的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典雅气质,其所承载的与人为善、永保平安的故事和愿望,将永远留在当地人的记忆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