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浙江桥梁  金华篇   
兰溪市永昌街道晒袍桥
〈〉〔〕[]{}

兰溪市永昌街道晒袍桥
 
                          朱元璋“晒袍桥”一桥五名
  
  浙江兰溪永昌镇有个樟林村,从前,村里有很多高大的香樟树。
  那天,骆驼先生与汝明兄在穿村而过的公路旁边候车,忽然看见村中的小溪上,有座一小石桥,桥身上刻着“献袍桥”三个字。
  这是一座横跨小溪的南北向的石拱桥。这座桥大约始建于宋代与元代之间,桥并算不高,单孔,长7.2米,净跨3.7米,是用长条石砌成的。桥面上堆着一些稻草、杂物,上面也没有桥栏杆,看上去并不起眼,是很普通的一座江南农村小桥。
  但是,它的来历却是不太平凡的。
  传说,元朝末年(1358年)12月,起义造反的朱元璋率兵进攻婺州(浙江金华),战至第二年6月,又转向衢州进击,途中经过永昌樟林村时,天忽然下起雨来,军士的行囊都打湿了,天上的星宿(星宿,就是天上分工专门管理各种人间事情的神仙)一看,这个事情可不对呀,可不能把未来的皇帝给淋湿了!于是,顷刻后,天就放晴了,朱元璋慢慢脱下战袍,随手就晾晒到了桥栏上。从此,这座桥就被命名为“晒袍桥”(老百姓也叫“脱袍桥”)了。
  不过,当地还有的旧书上记载说,朱元璋屯兵兰溪,某天夜里,他微服出帐,想勘察军情,了解民意,经过樟林村时,正好下起了小雨,淋湿了长袍,朱元璋脱下来后,随口说了一句:“今日湿布袍,他年着龙袍。”就挂在了桥上。因此,后人就把这座桥命名为“赐袍桥”。
  没想到,过了10年后,朱元璋真的在南京称帝了。他是明朝的第一个皇帝。村民为了纪念当年的事,就又把这座桥改名为“献袍桥”。
  传说,当年行军休憩之际,朱元璋与他的军师刘伯温,雅兴忽来,相随在村中漫步,走到荷叶塘池亭边时,雨过天晴,日光透出云彩,但见山青青,水绿绿,风景格外宜人,刘伯温军师于是书兴大发,吩咐小兵找来笔和墨,大笔一挥,题写了“水碧山青”四个字。后来,村里的儒士就把这几个字移到了木匾上,悬挂在村中的门亭上近600多年。可惜,这座亭子在解放初已经被毁了。
  明朝的嘉靖年间,朝廷里有一个大官,当过兵、刑、户三部尚书(也就是国家部长级的领导),名叫唐龙,也是兰溪人,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记录一件事,说朱元璋当年征战,到了离樟林西北的一个小村,因山脚路滑,就下马步行。文曰:“皇帝(即朱元璋)到了这里,就亲自下马步行。遂开金口,此后村名就叫百步街。后来,这儿人康物阜,往来嘈杂,十分热闹,凡是来来往往经过这里的名公高士,无论多大的官职,也一定都要停住车马,步行经过,以表示尊敬与怀念太祖当年的创业之功,谁都不敢有违。此文保存在胡氏宗谱。
  于是,这座小小的石桥,就有了“献袍桥、晒袍桥、脱袍桥、赐袍桥、湿袍桥”这五个不同的名字了,但其实就是同一条桥。民间传说就是这样有趣啊。(兰溪·骆一平)
 
     
    资源来源——  
          http://paopaozhoulx.blog.163.com/blog/static/11734962920119292501112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80a5dc30101raoq.html  
     
上一座 ┇ 浙江桥梁 金华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