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浙江桥梁  嘉兴篇   
桐乡市乌镇镇通济桥
〈〉〔〕[石拱桥]{}

桐乡市乌镇镇通济桥
 
桐乡市乌镇镇通济桥
 
桐乡市乌镇镇通济桥
 
桐乡市乌镇镇通济桥
 
    通济桥和仁济桥,这两座桥最为奇特的地方是,两桥直角相连,互为犄角,交相辉映, 当地人把两桥比之为“姐妹桥”,但传诵更多的却是“桥里桥”的美称。

  通济桥:位于西大街西段,呈东西走向。东连西大街,西通白莲街。当地俗称西高桥,其所跨港湾也被称为西高桥港。高有28级石阶,全桥长29.4米,桥身净跨11.8米,桥面宽3.5米。历史上,桥下曾经是苏杭间的粮船通道,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中,漕运帮主白献龙和“小梳子”相遇的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这座古桥的始建于何年,已经无从查考了,可查知的最早重建年代是明正德十年(1515年),后来,又经历了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乾隆九年(1744年),咸丰年间和同治六年(1867年)的五次重修。现存的石桥是同治六年重建的。
  石桥为半圆单拱桥,拱圆的砌置方式是纵平分节并列式,桥面以条石联结成桥栏。桥洞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副桥联。南面的桥联是“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之地夕阳帆处是吴兴几点远山”北侧的桥联是“通霅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
  南侧联中的“寒树”泛指秋后的树,“夕阳”是指傍晚的太阳。古诗词中,常常以这两种景象象征凄凉萧瑟之景。“乌戌”是乌镇的古称,“六朝”,相传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即昭明太子,曾经随师就读于乌镇,后人在其读书处建了一座石坊,上面题“六朝遗胜”。所以联中称“六朝胜地”,是喻示乌镇的历史悠久。“吴兴”是因乌镇西栅与吴兴县(今湖州市市郊)接壤故称。
  北侧联中的“霅”是溪名。是一条从镇西方向流入乌镇的河流,乌镇在古代是江南五大镇之一,人口有数万之多,所以称“通霅门开数万之家”。“浙水”是指杭州至太湖水系,此水从乌镇西端绕镇而过,所以称“西环浙水”。“题桥”:据《华阳国志.蜀志》:“司马相如初如长安,过升仙桥,题桥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后来人们就以此作为誓志功名的典故,如韦庄《东阳赠别》诗:“去时此地题桥去,归日何年佩印归。”“燕京”是指北京,乌镇距北京约为三千多里,故称“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
  这两副文笔优美的桥联,给人留下了这样一副图画:近观,在寒树淡烟中,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远眺,在夕阳余晖下,透过片片白帆,可以看见远处吴兴境内隐隐约约的群山。在这座古镇上,人气地气都十分旺盛,镇里的人具有崇高的志向。整个联意不仅交代了古桥所在的历史地理环境,又表达了乌镇人志高心远的胸怀。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浙江桥梁 嘉兴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