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双门桥位于庆元县城郊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大济村,东西走向,全长11.15米,净跨10.20米,拱高5.20米,面阔4.35米,有廊屋5间。始建于宋,是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廊桥之一。
双门桥原名临清桥,以吴穀兄弟联登进士,竖两门于桥侧,故名。里人叶坞建,隆庆元年吴道揆重修,1992年12月11日又按原貌重建。
2、双门桥坐落在松源镇大济村济溪上,是中国现存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廊桥。双门桥原名临清桥,东西走向,全长11.15米,净跨10.20米,拱高5.20米,面阔4.35米,有廊屋5间。桥名的更替留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在大济吴氏先祖定居大济之前,大济村就有临清和莆田两个社庙,分别设在当时的临清桥和莆田桥之上。村民以桥代庙,每年正月或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到桥上祭拜社主,廊桥与社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吴氏祖先崇煦公从现在的县城松源镇迁居这里,取名大济,意为子孙具有经邦济世之才。崇煦公崇尚诗书传家,尊师重教,不惜重金建造“豹隐洞”书堂,又花费重礼聘请名师教授四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长子吴榖中进士,官到大理寺评事、太子赞善改殿中臣。宋景佑元年(1034年),次子吴毂又中进士,十年内伯仲双双金榜题名,一时名震乡里。族人合议,决定建造两座二重檐三开间雄伟壮观的木牌坊,并将牌坊建在村民心目中的“圣地”——社庙上,以宣扬荣耀和激励后人。于是,就在临清桥的两端各建造了一座木牌坊,桥连芳坊,双坊护桥,三都合一,坚固美观,结构独特,取“双桂联坊”,即“一门双进士”之寓意,临清桥便也改名为“双门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