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景宁县梧桐乡高演村口,跨金兰坑,东西走向。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光绪三年(1877)重建,为三层三檐木平梁廊桥。桥用5根口径约60~70厘米的粗大硬杂木横跨溪涧,高5米,净跨3.55米。廊屋长30.6米,宽5.65米。桥身木板铺钉,开启直棂格窗。廊屋十一间,主体三间为重檐歇山顶。顶层为魁星楼,计一间,二柱七檩抬梁式梁架。
中层为文曲星楼,计三间,长6米,檐口牛腿有简单雕刻。底层为桥廊通道,四柱九檩抬梁式。溪床两间桥面木板铺设,两侧引桥用毛石垒砌成台基,夯土地面。该桥保存较好,造型美观,桥又作祭祀场所,三层楼廊桥建筑形式是其独特之处。
环胜桥造型别具一格,已被列入景宁县文物保护单位。此桥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建筑共分三层,最上层供文昌帝,中层供关公,下层为书塾。在一座桥内,同时设有祭祀和教学场所的廊桥我们还是第一次遇见。
高演的顶头桥(又名环胜桥),建于清乾隆年间,约1736—1795年间。为三层楼式结构,左右两侧留有通行走廊,中间为书院。全长35米,宽5米,高10米,单孔。
顶头桥属于高演村溪涧出口第一道风水“迂回”式屏障,其后,高演人又在溪流隔50米和100米的下游,分别建起第二、第三座廊桥,寓含“接脉”,历来被高演任氏家族及乡亲视为“风水三桥”。据当地《任氏家谱》记载,顶头桥建成后,任家出现“逢考必及”“逢及必仕”的蒸蒸景象。其第12世任公赐进士,入翰林,官至尚书,而他的子孙“无白生”,也就是说:起码考个贡生员。
该桥现已列入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