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浙江桥梁    宁波篇     
江北区洪塘街道上宅桥
〈〉〔〕[]{}

江北区洪塘街道上宅桥
 
江北区洪塘街道上宅桥
 
    [地址]

  位于江北区洪塘街道。

  [简介]

  上宅桥以桥边有洪氏上宅而得名,南北各设有5级石阶。现存的上宅桥,重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是如今江北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桥。

  桥墩上的仰天龙门石,雕刻了精致的镇水鳌首,气势雄伟。上宅桥的桥墩用长达3米的长条石叠砌,迎水的一方削刻成分水尖,中孔跨水3.5米,高2米,如此构造,为往返桥下的舟船提供了不少便利。

  在江北区洪塘街道,汩汩的江河水潺潺流过,一座连通南北两条街市的石拱桥“上宅桥”横跨其上,站在桥上,居高临下,河面平静得像一位体态轻盈的少女,甜甜地躺在桥下,任鱼儿在河面欢跳,激起微微的涟漪,在阳光照射下,闪出斑驳的光辉。从远处,无论是站在河的上游或下游看上宅桥,都那么敦实、平和,成了两岸老百姓沟通感情、交流物资的纽带。

  近日,记者来到上宅桥,走访了桥畔的几户人家,他们有经营杂货店的,也有开理发店的、修理家电的。听桥旁居住的村民说,现在南北两条街市主要是民居,他们安详地生活在老屋、古桥、小河边,享受着轻闲和宁静,偶尔你到我家来喝杯茶,我到你家去小坐,谈笑风生。而在过去,若是碰上赶集天,这里自然就是一个小集市,热闹非凡。的确,这就是洪塘以及上宅桥的特别之处,这里是因塘起村,又因桥兴市,这也正是中国南方古桥的一项特有功能。

  因塘起村

  洪塘,原名洪家塘,由于洪姓人氏在江塘边聚族而居才有其名。如今洪塘镇上仍以洪姓为主姓。洪塘的江塘,历史远古。早在战国秦汉时代,浙东余姚江下游两岸就逐渐形成了滩涂和江湾,屈曲如龙。此地原属古句章,唐武德八年(625年)属鄮县。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属古慈溪县东隅,它与江南的鄞县隔江相望,东边与定海县(镇海)相接。

  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这块土肥水丰的姚江滩涂上,逐渐有村庄聚落起来。近年来,在洪塘南边的江畔发现了一批汉砖,可见当时这里已有人聚居。而明《嘉靖宁波府志》已记载有“洪家塘市”,塘内河道纵横,塘外江流通海。

  洪家塘市北有骠骑山(马鞍山)为依,滩涂平原北高南低,东邻镇海、庄桥,西接慈溪,水陆交通便捷,促进百业兴旺。洪家塘洪氏从明清以来,在此建起了四弄八宅,今存的洪氏聚落群体有上宅、下宅、新宅、旧宅、老宅、高宅、里屋、外屋、东房、西房、松房、敏房、大九房、二十五房等。

  洪塘镇中心,横亘着一条龙尾河,发源于马鞍山,流经费市、庄桥、裘市等村镇,并可沟通镇海与余姚的水脉,又与姚江和镇海的江河相接,因而在这水网地带,陆行交通则是依靠数量极多的桥梁作媒介。而在洪塘镇街河的中心,如今幸存的古桥上宅桥,便是江北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桥。

  因桥兴市

  上宅桥是一座三孔两墩的石梁桥,桥面铺有三排纵列的长条石板,桥孔跨水11米,桥面左右都有护栏石。与上宅桥相距仅50米处,有一福寿桥,桥型与上宅桥基本一致,始建年代不详。

  上宅桥以桥边有洪氏上宅而得名,南北设有5级石阶。现存的上宅桥,重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桥墩上的仰天龙门石,雕刻有精致的镇水鳌首,气势雄伟。上宅桥的桥墩用长达3米的长条石叠砌,迎水的一方削刻成分水尖,中孔跨水3.5米,高2米,如此构造,为往返桥下的舟船提供了不少便利。

  与许多著名的桥相比,上宅桥并不显眼,但它却是联系南北两条街市的纽带。桥之北即是长近700米、宽达10米的洪塘北市新街,过去有防雨棚屋,可遮雨防晒,路不湿鞋。而卖柴弄、西房弄、后新弄、灶户弄、方漕弄、陈家弄等民居住宅鳞次栉比,临街还林立有万兴蔬菜行、坤和酒作坊、公大南货店等名铺64家,楼阁高耸,饮宴赏景者、买卖住宿者络绎不绝,一片热闹非凡的街市景象,难怪有人说:“一里长桥一里市”。

  从北市过桥向南走,便是一条长达百余米,宽仅4.3米,直冲桥头的南街。这里有水兴蔬菜行、春茂木行、敦裕米厂、泰山堂药店、成泰当店等40家名商,于是上宅桥桥上桥下、桥南桥北自然形成商贸物流中心。“隔河相望一桥通,昼夜不息洪塘市。”与上宅桥相距不远的福寿桥也同时分担迎来送往四方客商的使命。

  上宅桥曾经承载过数百年洪塘的辉煌,但现在终因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新街新区、新桥新居的相继崛起,老街、老桥、老宅随之淡出曾经的历史,成为老一辈和新一代怀旧的记忆。楼小娴杨古城/文江涛/摄

 
     
上一座 ┇ 浙江桥梁 宁波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