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浙江桥梁  宁波篇   
鄞州区职湖桥
〈〉〔〕[]{}

鄞州区职湖桥
 
鄞州区职湖桥
 
鄞州区职湖桥
 
鄞州区职湖桥
 
鄞州区职湖桥
 
鄞州区职湖桥
 
鄞州区职湖桥
 
    职湖桥为三孔两墩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桃源乡志》记载:‘职湖桥,曹氏更名为曹家桥,清顺治七年(1650年)王大政等修治。’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建,现桥为民国元年(1912年)重修,解放后(1952年)有过修缮。全长21米,其中桥面长12米,桥面宽1.8米。
  职湖桥东西横跨湖泊河,与大江河在此交汇,西岸是横街镇桃源村胡家自然村,东岸是集仕港镇应山村职田王自然村,绵绵四明诸峰在涟涟湖光中如隐如现。
  桥面以长方形条石纵向铺设而成,每孔三块石板,微微呈弧形。两侧围以厚实的条石做栏板,栏板间置方形圆头望柱,均素面无饰。东西两端设有石质步阶,各为九级。现因桥台有塌陷现象,步阶有的已不在原位。中孔上北向桥栏已不存,有说是因乡邻烤火引起条石断裂而掉落水中。
  中孔栏板外侧桥额做成匾式状,南向中间刻有‘职湖桥’三字,边款为‘壬子岁桂月吉旦.里人重修’字样。北向中孔栏板外侧(栏板已跌落在河中)刻‘建设桥’,边款为‘··一八三三年·月造’字样(文物网记载),南向桥额干支纪年前未刻有建造年号,距离最近的两个壬子年为清咸丰二年(1852年)和民国元年(1912年),文物志上记载都是重修于清咸丰二年。清代建桥刻额一般年号在前,此桥却是只有干支纪年,不符清代桥梁规制。而民国元年正逢改朝换代,时人也不知刻何年号,故此隐去年号只刻干支纪年却也合理,照此推论此桥应在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重修为准确。而北向的边款同样让人奇怪,一八三三年即为道光癸巳年,很清楚表明了此桥的重建年份,但桥额边款上直接刻年份却是少见,也不符合常规。有种可能就是在解放后1952年修缮时刻上的建桥年份,建设两字也符合当时的潮流。
  石桥的桥墩用长方形的条石层层叠砌而成,两端打磨成圆形。因为此地为平原湖泊,虽看上去水面宽阔,水势流动却并不湍急,相对冲击力较小,故两端设成圆形,便于河水流畅自如,过舟时船身也不易摩擦。
  此桥地处湖泊河最宽处,一般这么宽的河面建桥基本都是多孔多墩石梁桥,就像北面二三里远的同一河道上的十三洞桥。但是聪明的工匠们并没有采用与十三洞桥相同的方式建桥,而是先是在河上两端筑堤坝,再在中间建三孔石梁桥。这样既缩短了石桥的跨度,也节约了建桥成本。而且堤坝做的又低又平,丰水时水流可以溢过堤坝,减轻水势对石桥的冲击。
  职湖桥之名颇有考究。古时职湖桥两岸的村民主要靠湖为生,以养鱼捕鱼为职,才有“职湖”之名。这与桥西的职田王地名相似,《桃源乡志》记载,“唐代宗大历已未科甲,谢靓居职田;微辟,谢眼居职田。”曾巩在《广德湖记》中写到,“咸平中赐官吏职田。”湖泊两岸土地肥沃,多赐给官吏作为禄米田,即“职田”,这里多是王氏居住,故名“职田王”。职田与职湖同时存在,这里鱼塘广布,渔业曾经非常兴盛,古桃源乡林村集市是当时非常繁荣的贸易区,在集市北面设有后市,史书称之为“鱼塘市”,广德湖一带的水产品都在此交易。《桃源乡志》记载:“广德湖未废前,凡鱼虾之类,皆在此交易。”
 
     
    资源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ea73b3f0101cony.html  
     
上一座 ┇ 浙江桥梁 宁波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