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浙江桥梁  宁波篇   
鄞州区姜山镇五龙桥
〈〉〔〕[]{}

鄞州区姜山镇五龙桥
 
鄞州区姜山镇五龙桥
 
鄞州区姜山镇五龙桥
 
    [地址]
  位于鄞州区姜山镇蔡郎桥村与王家堰村之间的五江河上。
  [简介]
  三孔石梁桥,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30米,宽2.2米,高3米。在浙东数百座幸存古桥中,五龙桥堪称精雕细刻“一绝”的古桥,因此被列为鄞州区文物保护点。
  当文物古迹挡了现代工程的路,孰轻孰重?前不久,省市重点工程甬新河鄞州段在施工过程中,遭遇被列为鄞州区文物保护点的清代古桥五龙桥,有关部门商讨后,决定暂停工程,先将五龙桥整体搬迁。目前,五龙桥已经搬迁完毕,这座有180多年历史的古桥挺立在不远处的新址上,静静守望着古老的村庄。

  五水交汇
  古人认为水丰草肥处多为风水宝地。鄞州区姜山镇的五龙桥村(又称大桥头)在五水交汇之处,主脉白杜河源于奉化白杜及金峨山,经此处后又北流向云龙、横溪,西通姜山蔡郎桥可直达宁波江东出口。东面有马岭山起伏如龙,山下形成一大片滩涂沃土,因此在三千年之前,这里就有人聚成村落。1983年,大桥头东发现三千年前石斧、石凿等周代文物,就是证明。从唐宋至明清,此地相继迁入蒋、王、李、孙、应、俞、唐等诸姓,形成了大桥头王家堰、李家横、前后孙、应家等10个自然村。但是河港太多也导致村落之间沟通不便,于是在道光五年(1825年)众姓议建桥梁,因桥选址5条河港交汇之处,取名“五龙桥”。
  据相关资料记载,五龙桥全长30米,包括东西长达各10米的引桥,宽2.5米,高3米,桥栏桥柱刻4狮子、4白象和5条活灵活现的游龙。桥开三孔,中间孔宽5米,可通大船,左右通小舟。五龙桥有四块精雕细刻的抱鼓石,桥栏石板上还有4块长达1.2米,高0.4米的精雕石刻,刻有意喻吉祥的“招财进宝”、“带子入朝”等图,非常精美。据文物专家称,清朝时期的桥面上石狮子与大象共存的不多,桥身上镶有雕板和刻有浮雕的更是少见。在浙东数百座幸存古桥中,五龙桥堪称精雕细刻“一绝”的古桥,因此被列为鄞州区文物保护点。

  惨遭偷盗
  五龙桥曾是昔日沟通横溪、云龙、金峨、白杜和姜山各村镇之间的水路通道,且桥下“五龙”起到蓄纳淡水、灌田、行舟的功能,历史上为附近村庄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附近公路通车后,由于五龙桥离开各村庄有百米之遥,故桥上少有行迹,河上也稀有船舟往返,古桥就孤零零地矗立在旷野之中。而五龙桥上精致的石雕,竟让一些人起了贪心,趁夜偷盗以发不义之财,古桥惨遭毁坏。
  我们前去探访之时,五龙桥尚未迁址,四周都是农田,偶见一两个农夫路过,古桥保护确实存在一定困难。只见桥上4块精雕桥栏石,一块已被偷走,一块偷盗不成掉入河中,一块因偷撬时边角碎裂而幸存,另外一块也有明显撬过的痕迹,桥栏柱上的狮子、白象和四块抱鼓石均有不同程度的毁坏,让人扼腕叹息。所幸古桥虽然历经劫难,伤痕累累,依然顽强挺立,幸存的那些精美石雕,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手艺。

  整体搬迁
  今年5月,一场更大的“生存压力”摆在了五龙桥面前。省市重点工程甬新河,其鄞州段起于姜山五龙桥村,止于鄞县大道,一期工程于2005年4月28日开工建设。今年5月,施工方发现,主体工程将要穿过五龙桥,如果继续施工,古桥将被毁坏。怎么办?古桥的命运牵动了许多人的心。有关部门达成共识,重点工程施工不能以牺牲文物为代价。文保专家经调查论证后认为,将五龙桥整体搬迁是最好的保护办法。于是鄞州区政府决定,拨专款用于五龙桥的整体搬迁。
  各方研究选定的五龙桥新址位于原址西面约数百米,桥下就是五江河。据介绍,文物古建筑的搬迁有严格的规定,每一块砖、每一块石板,哪怕是那些已经毁坏破损的东西,都要和原貌相符。这对施工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众人的努力下,现在古桥整体搬迁工作已经圆满完成,这座有180多年历史的古桥在新址依然焕发着迷人光彩。
  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将文物保护点的石碑埋到了五龙桥新址的桥头。石碑上写着:“使用不可移动的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毁坏、改变或者拆除不可移动的文物。”这是《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复制的,都需要后人花心血进行保护。
  五龙桥没有因为挡了甬新河的道而受损,这让附近村民都很高兴。不少人特地赶来看整体搬迁的古桥,对他们来说,虽然五龙桥已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这毕竟是一座在村庄边矗立了180多年的古桥,就像一位长者这样静静的守护,让他们安心。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五龙桥村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浙江桥梁 宁波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