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浙江桥梁  宁波篇   
慈溪市掌起镇护龙桥
〈〉〔〕[]{}

慈溪市掌起镇护龙桥
 
慈溪市掌起镇护龙桥
 
慈溪市掌起镇护龙桥
 
慈溪市掌起镇护龙桥
 
慈溪市掌起镇护龙桥
 
慈溪市掌起镇护龙桥
 
慈溪市掌起镇护龙桥
 
慈溪市掌起镇护龙桥
 
慈溪市掌起镇护龙桥
 
    护龙桥又名“卧床桥”或“古卧床桥”。1982年5月,慈溪县人民政府为之立碑公布此桥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护龙桥位于慈溪市中部的掌起镇古窑浦旁的黄家村,南北横跨流经此处的快船江上。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古卧床桥始建于宋,原为泥桥,后易为石。古卧床桥,年久倾圯。道光六年(1826年)黄氏族人捐资重建,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桥系单孔石桥,全长11米,宽2.5米,桥面铺4块条石,两边设有栏板、望柱。望柱呈方形,其顶光洁圆滑,桥南北石级为八字形,高八级,两边亦设栏板。两面桥板上所刻的桥名并不相同,桥的东栏书“古卧床桥”,西栏题曰“护龙桥”。两侧桥门柱顶额栏下面各有一对龙首,造型生动,线条苍老,雕刻精细。东桥门两旁石柱上刻题:“地接渭川是名贤故里,堤连上闸沔古浦清流。”西桥门两边石柱上镌联曰:“看烟景波光不殊往昔,想流风余韵直至于今”。
  “地接渭川是名贤故里”。吕望垂钓於渭水,黄震卧读于桥上。南宋学者、思想家黄震家居此桥北首。幼年在桥上,常趴于低矮的凳几上读书习字,后人便因此名之为卧龙桥。据《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儒林八》载,黄震(1213~1281),南宋庆元府慈溪古窑人,字东发,学者称於越先生,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任吴县尉,后又摄吴县、华亭及长洲县事,均有政声。居官恒未明视事,事至立决。“决滞狱,清民讼,赫然如神明”。为人自奉俭薄,人有急难,则周之,不少吝,多善举,有贤名。
  黄震又是东发学派的创始人。主张“理”是“四明行,百物生”的“自然之准则”;释“道”为日用常行之理,斥道学家高谈“人心”、“道心”之玄虚。其子黄梦干、黄叔雅、黄叔英及学侣陈著,均重经史考辨,将东发学派思想传播至闽浙一带。黄震酚学富五车,尝告人曰:“非对人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文不作可也”。所著《黄氏日钞》有一百卷,是一部满含睿语哲理的读书笔记,对古书
  辨伪,致力至深,为东发学派之代表作。现存95卷,收入《四库全书》。另有《古今纪要》19卷及《古今纪要逸编》、《戊辰史传》、《读书一得》、《礼记集解》、《春秋集解》等著作,惠及后学。
  “堤连上闸沔古浦清流”。上闸指古浦上闸桥,古浦即是古窑浦,均在护龙桥东侧。黄家村与戴家和下叶村相邻,戴家村的横经桥边与下叶村西边各有一个古窑。传说两个窑的烟雾常常连在一起,无论刮什么风,都会缠绕在一起,如虬枝连理,人目之为雌雄二窑。而大浦恰从它的下方中间穿过,所以该浦被称为古窑浦。古窑浦源于西南方洪魏村后的桐井江,穿过329国道,向东北方,经三江舍(现古窑村落)至胜利闸出海,现在仍是慈溪市的主要河道之一。古窑春涨,先生故里,东发学派的发祥地,“地接渭川是名贤故里,堤连上闸沔古浦清流”。此联叙景写人,真是恰如其分。
  沈荣恩
 
     
    资源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c0a63b0100i1ia.html  
     
上一座 ┇ 浙江桥梁 宁波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