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浙江桥梁  宁波篇   
奉化市裘村镇商山桥
〈〉〔〕[]{}

奉化市裘村镇商山桥
 
奉化市裘村镇商山桥
 
奉化市裘村镇商山桥
 
    [地址]
  位于奉化裘村镇黄贤村。
  [简介]
  商山桥为单孔石拱桥,始建年间不详,据资料显示,至少应该在北宋期间。同治十年(1871年),由村民进行重修,采用块石起拱,前后10余台阶,半圆桥孔跨水7米,桥长11米,宽2.6米,高5.6米。北宋大诗人林逋(967~1028年)还在此桥上留下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之前和商报志愿者一起寻访“美丽生态村”时,便已感受到黄贤人文历史的醇香和自然山野的清香。如今,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更不由心驰神往。
  一路上都是好景色,白练似的水泥公路两旁,绵延着翠色逼人的群山,山涧间泉水叮咚,偶尔还有一丛丛不知名的野花点缀林间。等到了黄贤村,过了梅鹤剧场,映入眼帘的是依山而建的石屋,静谧而灵巧,恍如世外桃源。而村口商山脚下的黄贤溪,从深山幽处蜿蜒而来,不知历经了多少冬夏,始终被浓荫庇护着。溪上的一座小石桥便是此番我们要探访的商山桥。如今的商山桥,新砌的青石桥栏交错着沧桑古朴的暗红色桥基,让人产生一种古今交替的错落感,而桥下的抛珠潭依然碧波荡漾,仿佛晃动着孩童时代林逋的身影……

  抛珠退官空灵一世
  林逋,号和靖,据《黄贤林氏家谱》记载,林氏先祖林登云有四个儿子,于五代时(907~960年)从福建莆田迁居浙东,长子居象山,次子居奉化萧王庙林家村,三子、四子迁至黄贤大茅岙。黄贤背山面海,静幽而浩瀚,非常适宜居住,于是效仿商山四皓长期隐居在商山的典故,在此定居。之后又改此地山名为商山,村名为黄贤,村口植木为屏。
  黄贤溪曲水长流,在商山之麓,村人建一座单孔石拱桥即商山桥,是当时村民出入村中的必经之路。北宋大诗人林逋就出生于黄贤村,并在黄贤村度过了少年时光。
  林逋自幼好学,诗文过人。相传有一天,奉化新任知县到黄贤村搜刮民脂民膏,要村长交出100颗珍珠给其丈人做寿。村长拿着仅有的2颗珍珠一筹莫展,而村里的乡民们又恨又怕,但实在想不出什么对策,准备一逃了之。正当此时,年仅7岁的林逋说:“大伯大妈勿要担心,到时候我来排解。”3日后,知县带着一班衙役,开锣喝道而来,只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坐在村口的商山桥上,手里拿着2颗珍珠,此人正是林逋。县令叫林逋喊村长出来,林逋笑着要知县先对个对子,对得出,黄贤村出珍珠百颗,对不出,县令就得空手回衙。知县欺他年幼,满口答应。于是,林逋随口说道:“白杜白鸡啼白昼。”知县一听,这对联有地名、动物、颜色、时辰,搜肚刮肠地想下联,但一直到黄昏还没想出好句子,林逋等得急煞了,只听见村里传来狗叫声,便说:“老爷,还是我替你对吧!”说罢吟出下联:“黄贤黄犬吠黄昏。”说完后将手中的珍珠抛向了商山桥下,县令见珍珠抛到了桥下,又听了这副绝对,又羞又恼,无话可说,只得悻悻回县衙去了。此后,商山桥下就叫“抛珠潭”。
  林逋一生钟情山水,漫游江淮,后隐居于孤山,与梅鹤结为终身伴侣。据传林逋领养侄子林彬侍奉左右。北宋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林逋62岁时,病逝孤山,宋仁宗赐号“和靖先生”。而大茅岙黄贤林氏尊称林逋为梅鹤太公。
  直到明代,奉化名士汪纶到黄贤寻踪,过商山桥径入山色茫茫的大茅岙,写下《黄贤》诗:“黄公采芝商洛去,海上孤村依旧游,晦迹已终奉二世,洁身不入汉诸侯。青山窈窕云长在,绿树逶迤路转幽,此处更闻林处士,清风高洁继前修。”
  到了清代,又有一位文人吴文江进入黄贤,过商山桥,写下了《访和靖先生故居》诗:“山回路曲白云深,书院依然是上林,不是先生故居处,将归归处更何寻。”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商山桥在黄贤人的心目中,向来占据着重要地位,虽然屡次遭受损毁,仍是屡毁屡修。现存的商山桥,是同治十年(1871年),乡民募捐建成。桥采用块石起拱,前后10余台阶,半圆桥孔跨水7米,桥长11米,宽2.6米,高5.6米。修成后,从大茅岙迁到商山桥畔的林氏后人逐渐增多,大茅岙则日益冷落,仅存林逋的上林书院残迹。如今在黄贤,除了商山桥外,和靖先生的遗迹已很难寻访了,更多的则是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火热气息。
  走在商山桥上,别致的桥弓依然苍老古朴,但桥面上的护栏却是由青石板新砌而成,刻着“商山桥”字样的古石板,以及从商山桥上拆下来的桥栏被安放在了桥畔。原来,在2006年3月,刻有“商山桥”字样的石板被人盗走,相关部门及村里人辗转到各地找寻,但一直没有音讯。无奈村里只好找了一些新的青石板先进行修复。尽管如此,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寻找被盗的石板,还托一些文物爱好者多方打听。终于,奉化一位林先生偶然在慈溪发现了石板的下落,并出钱买了回来,送还黄贤村。
  如今,这座历经沧桑的商山桥,已经很少有人到访,条石铺就的桥面上,结满了厚厚滑滑的青苔,石缝间隙,还参差而拥挤地长着青草。扶着桥栏慢慢走着,发现桥栏上的石狮子大多已经破损,惟有栏板依旧精致完好。青石板的桥栏上,雕刻着古老的回文图案,简洁古朴。正午的阳光斜斜地射在桥孔上,涂抹出一片淡淡的红晕,在四周的苍翠中,这片红,是如此的温馨。恍惚间,似有那位当年隐士的遗风与神韵,弓着脊背,低调而默然地斜卧在那里,远离了喧嚣。此时,脑海中不禁又想起了林和靖先生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楼小娴杨古城王介堂/文毛艳艳/摄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浙江桥梁 宁波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