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浙江桥梁 宁波篇 |
宁海县西店镇义门桥 |
〈〉〔〕[]{} |
|
[地址] 位于宁海县西店镇集义村邬氏宗祠内 [简介] 义门桥,为义门祠堂泮桥,横跨于祠堂内的方形水池上,是一座精巧的石拱桥,建于清代。当时邬氏崇儒尚义,仿孔庙泮池桥的样式建造而成,有教育后辈读书行善的意愿。桥宽2.5米,拱矢高1.5米,跨水4.5米,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旌表义门建祠造桥 宁海县城北16公里的紫溪,源于天台山系脉的莲花峰,海拔近800米。紫溪自西向东越甬临公路过集义堡、璜溪口后,注入象山港之铁江,全长近10公里,因溪水清澈,水石相映成紫色,故称“紫溪”。 紫溪下游处在象山港之西缓坡中,此地背山面海,可渔、可樵、可耕、可读,在南宋时代(1127~1279年),奉化西邬花明楼邬氏一支迁入聚居,在此繁衍发迹,后扩散至邻近各村,星罗棋布,所至甚广。邬姓北起五市溪,南至凫溪江瑶,达数千之众,故有“纵横十里江瑶邬”之说。 宋度宗咸淳十年甲戌(1274年),邬氏聚居的紫溪村邬济民首登进士,出资建造了横跨紫溪的集义桥,取“先大夫济民集众义以成”中的“集义”两字,而村亦名“集义堡”,即今象山港尾铁江口之西的璜溪口这个大村,有着近300户的人家,上千人口,又称璜溪口邬氏。 自宋末到明清,邬氏一脉科举频出,其中邬济民为嵊县令,后又有元代的余姚州学邬元、明代蓬莱县丞邬定、清代岁贡邬为臣等数十员,光绪《宁海县志》都有刊传。明正统八年(1443年),集义堡邬成童捐赈2000石粮,帮官府救济四乡灾民,后又有其子邬宗斌兄弟及侄子永正、永端等慷慨捐赈,一门三代行义积德,官府奏报,皇室旌表为“义门”、“义民”,并赐下“旌表义门”金匾,因此该一邬氏族脉世称“义门”,在此建造邬氏宗祠,又称义门祠堂,“旌表义门”的石额至今犹存。 义门祠堂,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开建,道光十七年(1837年)建成,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是宁海县最大且设有泮池、泮桥的宗祠,2003年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平日村里主要把它当作办红白喜丧或是演戏、看戏的场所,也有许多电影摄制组来这里拍电影。著名画家陈逸飞执导的电影《理发师》就曾在这里取景拍摄。 雕廊画壁毁于一旦 义门祠堂,全长59.6米,宽24.47米,占地1458.4平方米,东面象山港,西座丫髻山,紫溪从祠堂之西流入村中,再从璜溪口入港。祠堂的前大厅为七开间,硬山顶建筑的梁枋雕刻彩绘,前明堂建二厢看楼,与中间的歇山顶彩绘戏台相对,而后进建有后厅和二厢,雕廊画壁,木刻工艺十分精细。而在明堂中心挖有一长14米、宽7米的长方形水池,四周有32根栏柱,18块石栏板。池中架起的义门桥,桥宽2.5米,拱矢高1.5米,跨水4.5米,东西各有9级缓缓高起的石阶,中间立有4根桥柱,原刻有狮子,现存残迹,而8块栏板至今完好如初。义门桥中心桥栏南北刻着“印月”和“留云”字样,并在桥栏的西堍一柱,刻有“道光丙申(1836年)”,可见此桥至少已有171年历史了。因当时紫溪上的集义桥已不复存在,集义村的村名便习惯地把义门桥称为集义桥。 义门桥是一座带有礼制意义的桥,是当时邬氏崇儒尚义,仿孔庙泮池的样式建造而成的,有教育后辈读书行善的意愿。刻在桥西的西门门对,点出了义门桥的涵义:“恩褒自苛铭金版,惠泽于今衍宝桥。”如今,义门祠堂桥仍是后人缅怀先贤的纪念性建筑。 然而,2004年6月21日早上,一场大火让这经历了数百年风雨摇摆的清代古祠堂变得面目全非,大殿、后天井、厢房全部烧毁,雕工精美的戏台也原貌不存。在我们此次踏访时,祠堂的戏台正在重新修建中,而两旁的一些房间仍是一片残垣断壁,几根被烧得漆黑的柱子,静静地竖立在那里十分凄凉。据一位姓邬的村民介绍,这场火是从祠堂东南角一间房子里烧起来的,然后迅速蔓延到了整个祠堂。看来,这个古老的宗祠今后只能在电影中得以一见了。 (来源:东南商报楼小娴杨古城曹厚德/文毛艳艳/摄) |
||
上一座 ┇ 浙江桥梁 宁波篇 ┇ 下一座 |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