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浙江桥梁 台州篇 |
温岭市新河镇麻糍闸(桥) |
〈〉〔〕[]{} |
|
新河闸桥群,2002年才公布为温岭市级重点文保单位,2005年就升为省保,2006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几年工夫,连升三级,几乎乘了一回直升飞机,足见其文物价值之高。 新河闸桥群在温岭市新河镇的镇区北部,包含麻糍闸、中闸、北闸、下卢闸等四座闸桥。闸桥在宁波称碶桥,它是一种兼具通行功能的水利设施,这四闸都在平原地区,河水通金清江,但与金清江河口都有一段距离。除了中闸是二墩三孔外,其余三闸均为单墩双孔。进入国保后,四闸都进行过修整,现中闸两头的河道已堵塞。 闸桥群最大的看点是它们的桥墩,桥墩分上下二部分。 下部条石错缝砌筑,两头成分水尖,上面压一层稍薄的石板,露边做出线条,然后在上面继续砌墩,墩中部竖嵌二根有槽长石,用来插放闸板。一般介绍,分水尖起分水作用,不错,但这里,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增加闸墩长度,碶墩、闸墩与桥墩不一样,桥墩只有迎水截面阻水受到的冲击力,闸墩不但要承受这份冲击力,而且,当闸板插下挡水时,闸板所受到的内外水位高差形成的水压力,最终会大部分传到闸墩上,增加闸墩的长度,就能大大提高抗压能力。 闸墩上部仍为条石错砌,墩长与面同宽,无分水尖,为承搁梁石采用叠涩出檐的做法,正面看,形状如巨大的石斗拱,这是闸桥群最为奇特的地方,介绍也最多,与上篇的赤溪五洞桥比较,同样是叠涩出檐,一个可以用毛石随砌,一个则是斗拱咬合、精雕细琢,感叹古代匠人因地制宜,真是运乎于心。因为我是按着中闸、北闸、麻糍闸的顺序寻访的,中闸的斗拱构件有缺失,看不出个名堂来,北闸看出是斗拱状,但以为是匠人为追求美观所为,等到看过比较完整的麻糍闸后,才恍然悟了过来,纵向条石露头刻成斗,是为了关锁住刻成拱状的出檐条石,使闸墩上部承梁台成为一个不能分裂的整体,同时还关锁住桥面梁石,不使其脱落。实用、美观、巧妙,精致。 如今四闸早无水利功用,只具交通功能,只有麻糍闸桥面仍保持原状,两侧是行人桥面,中间无梁石,为闸板插拔孔,可以直观地了解闸桥的功用与结构,其它三座,都已补上桥面。 据志书所载,闸桥群始建于宋,以后各朝屡有修建。走访中闸桥时,村民告诉我,从前桥头有碑,现有一碑存于半里外的禹王宫,得知我要前去探看,又说桥旁岸边也有一碑,只是碑面向地,几个热心村民过来帮我将石碑翻身,碑高约一米,四周残,中间刻正书大字“宋朱文公遗迹”,上下款为“明崇祯捌年季春吉■,后学知太平县事广陵彭承藎■”(温岭建县之始在明成化五年,县名太平,民国三年改名温岭)。之后,又去禹王宫看碑,同样规制,中间也刻“宋朱文公遗迹”,上下款为“清道光九年季秋重修,郭德阜募修、管理黄岩场正堂卓异候升县加三级记录五次”。一块明碑、一块清碑,一弃野一藏庙,舍远求近啊。这两块碑,原本立于两头上桥处挡住闸板插孔,因为中闸桥是主道,路人不断,碑不高,既不遮视线又免于踩空跌落,还可缅怀先贤,一举多得。这二碑也佐证了传说,据传闸桥是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提举浙东时所建。 麻糍闸的文保说明上,有“俗传石将断,仙人以麻糍粘之得名”之句,麻糍是温岭的地方食品,用糯米制作,蒸熟后,在石臼内舂至不见米粒而成,故粘性极强。梁石要断,靠麻糍粘接,这当然是神话传说,但是将麻糍用作建闸石材的粘接剂,那是完全可能的,还能防止渗水。 走访下卢闸时,闸边老者给我看了修闸时拍的照片,到了平时看不到的景象。河床条石纵铺,拦以横石,再用石钉固之;河岸条石规整,石面平直,石缝紧密,也间以钉石,工程之巨,非一般桥梁所能比拟。见了这水下部分,是不是感到国保成色又增了几分呢。 2010年年底,经国家文物局审批立项,决定由温岭市政府出资70多万元,对麻糍闸进行全面修复。 |
||
上一座 ┇ 浙江桥梁 台州篇 ┇ 下一座 |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