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浙江桥梁    温州篇    
瑞安市玉海街道东安硐桥
〈〉〔〕[]{}

瑞安市玉海街道东安硐桥
 
瑞安市玉海街道东安硐桥
 
瑞安市玉海街道东安硐桥
 
    在浙江瑞安丰湖街。始建于宋,明初重建,清乾隆五年(1740)修葺,今保存完好。为单孔花岗岩石拱桥,拱券跨度19.21米,净跨4.53米,宽21.58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面建有丰湖亭和庄济庙。亭面宽三问,进深一间;庙二进,正殿面阔五间,明问前建戏台,均为晚清木构建筑物。
  硐桥是瑞安市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胜古迹,她不仅以其独有的建筑风格供人欣赏,而且以其多功能的休闲方式让人光顾,更是以其美丽而神秘的民间传说令人瞩目。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瑞安城内火灾连连,黎民百姓叫苦不迭,若遇东风,火烧得更旺,且难以平息。风水先生讲:“这是东门外的硐桥在作怪,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时,阳光直照硐桥形成焦点,成为起火的源头,再加上东风吹过这圆形的硐桥,犹如天公使用火棍向灶里鼓风一般,火就会越烧越猛烈,要想灭火必须将硐桥堵塞。”于是老百姓想了个对策,在东门外宽阔的塘河中央,打桩挑土,建造一座拱瑞山,再在山上修筑能管辖水火的月井庙,庙的四周又栽满葱笼的大树,来遮挡东边吹来的大风,从此,城内的火灾嘎然而止。老百姓就这样给硐桥与拱瑞山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并升格为瑞城亮丽的风景线。
  硐桥全称为东安硐桥,位于瑞安古城环城河流向温瑞塘河的西端起点,东门吊桥东首三百公尺。东安硐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跨架在丰湖河河面之上,成为交通要道。始建于宋代,明朝曾重建,现在我们见到的模样,是清乾隆五年(1740年)重新拓建的。桥孔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法,跨径丈四,桥面长六丈五,南北宽五丈八,匠人们充分利用桥面的空间,建成丰湖亭一座,供来往行人休憩之用,西首建有庄济庙,该庙前后两进,左右有回廊,中间有戏台,台下可容纳五百观众。这种在拱桥上构筑亭、台、庙,是东安硐桥有别于浙南地区其它拱桥的独特之处,形成晚清时期的建筑群风范,体现出中国古建筑的精湛。
  如今丰湖亭行人往返频繁,经常有数十人聚坐在一起漫无边际地谈天说地和自由自在地休闲娱乐。庙内还设有小卖部,经营日用品和食品,方便游客;戏台每年三月与九月邀请民间戏班演出,每次演出三至五天,前来看戏的人们络绎不绝,瑞安市举办的几届文化艺术节,都把这里作为鼓词专场的主会场,演出效果比较理想。庄济庙每逢初一、十五日,都有四面八方的香客前来点蜡焚香,祀求四方平安,家庭幸福。平时到硐桥上休闲娱乐的最多的是老年群体,这里似乎成了老年人聚集的老年宫。瑞籍著名电影演员、作家黄宗英回乡创作报告文学时,敏锐地发现了美丽,便端坐在桥头靠背座椅上,与几位白发童颜的老翁促膝谈心,被摄影家刘显佑拍摄下来,成为艺术摄影的经典之作。
  由于硐桥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派生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所有船只包括至高无上的端午节龙舟,通过硐桥时,一律不得高声呼叫,不得敲锣打鼓,否则硐桥就会“发怒”而惩罚他们。这当然是迷信,但实际上硐桥洞长,河窄,回音效果极好,如果声音过响,容易震坏耳膜,身体虚弱的人还会影响到心脏,同时洞内黑暗阴森,声音过大会让人产生恐惧感,所以船只通过硐桥时,只能静悄悄的,没有人敢高声喧哗。
  光阴荏苒,历史悠悠,硐桥记载着时代的兴衰,书写着文脉的辉煌。岁月的长河始终没有让古硐桥褪色,反而为她增添了灿烂绚丽。
 
     
上一座 ┇ 浙江桥梁 温州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