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1956年58省道途经沐峰借用了这条老桥,就把上面的桥屋拆了建学校,桥面略作整理作为公路桥。
始建于雍正二年(1724),迄今已三百年,后于嘉庆六年(1801)十二月十五日夜突遭火灾化为灰烬,可见当时建的是木廊桥。嘉庆十三年(1808)募资重建,为避免重蹈覆辙,改建石拱桥。此次重建,沐峰何氏耆宾何廷绥、儒士何家恕、庠生何际云为首事,耗费不菲,沐峰及雅阳周边三百余人踊跃捐助。秀涧周启运、周兆熊、周启恩、周启丰,前坪张日华,泗溪曾天云、林玉泰、林正重,埠下及兵坪张大中、张泥金、陈茂远、吴尊志、吴承淮、吴承珪、吴承福、吴承德,吴家墩欧圣书、欧圣彬、欧圣基,玉浿林中芳、林起凤,百福岩周廷孙,洋上毛圣泮、毛捷科,中村林氏日月两房,下村林公海、林国槐,沐峰何家基、何振邦、何家塾、何桂发、何达、何廷璋,塔头底、大厝底及七担季国和、季国增、季国珍、季国楷、季煌祖、季烈祖、季熙祖、季时新等当年周边知名的贡元、廪生、庠生、国学生、耆宾、信士等均名列其中。九年后的嘉庆二十二年(1817),雅阳溪普宾桥募资改建,据现存梁书,以上名单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再度捐资,可见当时地方乡绅与读书人对于修路造桥十分重视,此一为便利交通、积德行善、造福子孙;二为如碑记所云“芳名与斯桥共垂不朽云”。再于咸丰八年(1858)沐峰何氏族内捐资兴建桥屋(传说首事是何道仲,即何载华公,但碑内未记),至此,永福廊桥完全竣工。九十九年后,1956年,因58省道修至沐峰,假道此桥,拆了桥屋,自此,永福桥成了58省道的公路桥,此后四十余年,人行车往,永福桥成为县内交通之要津。
1997年,58省道全面改线,于上游创建新桥,公路不再经行老桥,曾经熙熙攘攘的永福桥终归于沉寂。2015年,沐峰何氏族人捐资于下游十余米新建了安福桥,新桥为传统结构木拱廊桥,飞阁流丹、层檐特出,与旧桥夹岸交井、拱影双壁、交相辉映,共同构成沐峰村尾新的山水景观。2020--2021年间,政府投资改建了莲头至沐峰段老省道,又于下游新建了沐峰2号大桥。这样,在这百米溪岸,就有新老三代桥梁,一桥高过一桥,按民间风水学的说法,水尾飞桥重锁,应村庄财驻。如今永福桥与安福桥都基本上失去作为交通津梁的意义,彻底沦为景观,这是时代更替与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何氏迁居沐峰五百年来,先辈艰辛创业而今子孙后代安居乐业、兴盛发达的明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