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江苏桥梁  南京篇   
南京市文源桥
〈内秦淮河〉〔〕[]{}

南京市文源桥
 
南京市文源桥
 
南京市文源桥
 
南京市文源桥
 
南京市文源桥
 
    南京夫子庙泮池东面的文源桥,以前叫白鹭桥,再前则叫黄公桥,是为纪念一位“三元及第”、名叫黄观的侍讲学士为建文帝殉难而兴建的。
  黄观,字伯澜,安徽贵池人。由于他从秀才到状元(洪武二十四年),经过的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后迁礼部右侍郎。在建文朝任侍讲学士,住南京石坝街。他与方孝孺、齐泰等同为建文帝所亲信重用。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下南京时,他反对燕王朱棣大行杀戮,逃往家乡。
  朱棣对他的家属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报复。他派人将黄观的妻子翁氏及女儿抓起来,将翁氏配给象奴。翁氏不甘受辱,乘机携二女及家人奔淮青桥投溪而死。
  黄砚闻讯,痛不欲生,在贵池面向金陵而死。后人在其居处建黄公祠,又在此建木桥,名黄公桥。民国二十年重建,解放后更名白鹭桥,因桥可通达白鹭洲(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1986年再次整修,在桥上发现清同治(1869)年中秋重刻“黄文贞公传”石碑一块,证实此桥确为古黄公桥。1997年有学者建言,桥的北岸为儒学科考文化的重地,桥名应与文德桥呼应,故再更名为文源桥。
  相传当初翁氏投水之时,曾呕血于桥旁的一块大石头上,血迹在石上形成翁氏影象。《秦淮古今大观》一书在叙述这段历史时说:这块石头“被移置到利涉桥左畔的‘黄公祠’中,曰‘翁夫人血影石’……为纪念翁氏之忠节,淮清桥畔曾建有‘青溪忠节祠’。”将黄公祠与青溪忠节祠视为两个祠堂。其实,青溪忠节祠就是黄公祠。

  从平江桥一路往西至武定桥,是十里秦淮的精华所在,也是夫子庙景区的核心地带。文源桥和后面的文德桥是两座仅供行人步行的石桥。
文源桥原名黄公桥,最早是座木桥,是后人为黄观所建的。黄观,明初建文朝任侍讲学士,居住秦淮河南的石坝街,从秀才到状元的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获第一,被建文帝亲信重用。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陷金陵时,黄观反对朱棣大行杀戮,逃亡家乡安徽贵池。朱棣于是对黄观家属大肆报复,将黄观妻子翁氏、女儿和家人抓走,翁氏不甘受辱,携女儿及家人逃奔至青溪淮青桥投河自尽。黄观闻此消息,痛不欲生,在家乡面向金陵投河而尽,也算是为建文帝殉难。民国时期重建,解放后改名白鹭桥(不是东园桥上见到的现有的白鹭桥),1986年修整是发现清朝同治年间所刻“黄文贞公转”石碑一块,证实为黄公桥。1997年,有学者提议,桥北为科考文化重地,名称应与西侧的文德桥呼应,故再更名为文源桥。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江苏桥梁 南京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