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江苏桥梁  南京篇   
溧水区洪蓝街道蒲塘桥
〈蒲塘河〉〔〕[九孔石拱桥]{}

溧水区洪蓝街道蒲塘桥 溧水区洪蓝街道蒲塘桥
 
溧水区洪蓝街道蒲塘桥
 
溧水区洪蓝街道蒲塘桥
 
溧水区洪蓝街道蒲塘桥
 
溧水区洪蓝街道蒲塘桥
 
溧水区洪蓝街道蒲塘桥
 
溧水区洪蓝街道蒲塘桥
 
溧水区洪蓝街道蒲塘桥
 
溧水区洪蓝街道蒲塘桥
 
溧水区洪蓝街道蒲塘桥
 
溧水区洪蓝街道蒲塘桥
 
    在溧水向高淳行驶的宁高公路上,有一条蒲塘河,河上列着两座桥。北边的新桥连接着宁高公路干线,与新桥平行而立的,是一座体量颇大,古风苍劲的九拱石桥,就是著名的溧水蒲塘桥。在南京地区,九拱蒲塘桥可算是桥拱最多的古石桥了。
  传说在明弘治年间,当地有个书生名叫赵琪,其寡母在六十大寿时,希望儿子能在门前的蒲塘河上造一座坚固的石桥,以造福桑梓,利涉万民。儿子非常孝顺,一口就答应了。于是,赵琪筹钱置物,准备造桥。谁知工程尚未开工,赵琪却因积劳成疾不幸身亡,这时造桥的重任便落到了赵家两代寡妇的肩上。她们请来能工巧匠,花了近五年的时间,先后造了两座五拱和七拱石桥,但都被洪水冲垮了。工匠们没了主意,但赵家婆媳二人决心继续造桥。其精神感动了两位世外高人,他们指点工匠说:石臼湖里有九条蛟龙,每逢洪水大作时,它们都要游向上游嬉戏,桥只要造成九孔,那么九龙戏水,各有其道,桥就不会被冲垮。工匠照此施工,一切都很顺利。当地还有另一个传说:在桥的四孔才进行完毕,赵家就钱尽粮绝,于是神仙让一只母猪化身下凡,带着四只小猪崽,一同变成桥墩,蒲塘桥便一夜成型。
  据溧水县志记载,蒲塘河又名老新桥河,经石臼湖通扬子江,逶迤不竭。旧有蒲塘桥,为溧水至宣城驿路上的大桥,南宋末桥废。官府在此设蒲塘渡,有司以丁夫操舟济人。元兵渡江后,此渡口一度停办。元代皇庆元年(1312)溧水州同知倪显,教授陈瑞究复设蒲塘渡。但“春夏水湍激,秋冬水落,旁石峻险,辄坏舟。行者于是乎告艰矣”。“弘治年间(元公1488─1505年)巡撤侣公道经之,命有司劝邑之富民并力复桥,未果。”其后,邑民赵琪兄弟请独自建桥。“逐捐所积蓄购石募工匠……所费无虑三千金,皆出自己囊,无一毫取诸他。”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春二月,落成于正德七年(1512年)冬十月。共费时五年。桥成之后,复用原名蒲塘桥。正德十年九月,县令陈宪嘉赵氏义举,曾改名尚义桥,并作《尚义桥记》,后仍名蒲塘桥。清乾隆间,肖必禧赵时仲等重修。
  蒲塘桥长91.3米,净宽5.7 米,是一座坦拱桥。桥下有八个带分水尖的桥墩,其上九孔中,中心孔最大,跨径10.6米,两侧各孔逐渐收小。拱石为地产火山凝灰岩,颜色偏红,用无铰联接并列砌置的方法砌成。据记载,施工时,“先以桩木绝河而下之,次以石固其两崖。河之中垒石为趾,分九瓮,水去无滞,上以版石通墁,两旁栏干石壁立”。该桥修成距今已有四百八十余年。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修建公路时,又利用该桥作为公路桥。抗日战争初期,部队撤退时,用炸药破坏该桥,在桥面上留下一个大凹坑,后来整个桥面经过水泥修补,已经看不到当年的石板桥面。随着交通量增加,特别是重型车辆经常行驶,超过了该桥的荷载能力,致使桥的侧墙局部脱落;拱圈横拉条石多处断裂;部分拱圈及桥墩向外侧。近年来,溧水县政府对桥面进行了修补及防护,又在西侧另建新桥,结束了它作为公路桥的使命。
  蒲塘桥的一大特点是桥栏非常有意思,具有当地浓厚的民间特色。桥栏柱头雕刻的虽然比较质朴,但有各种各样的装饰,有的柱头就雕刻成一个小亭子的形状,十分可爱。
  目前,古蒲塘桥两旁生态环境良好,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村民在桥头又修建了一座土地庙,里面供奉着土地公婆,十分具有民俗特色。
  顺便提及的是,离此不远的高淳县境内有一座与蒲塘桥相似的明代古桥-襟湖桥,原本也非常有价值,可近年来为了方便航运,将中间的几个桥拱拆除加高改建,以便高大船只通行。现在,古襟湖桥的状况不堪入目,实在可惜。
  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江苏桥梁 南京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