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江苏桥梁  苏州篇   
吴江区同里镇长庆桥
〈〉〔〕[]{}

吴江区同里镇长庆桥
 
吴江区同里镇长庆桥
 
吴江区同里镇长庆桥
 
吴江区同里镇长庆桥
 
吴江区同里镇长庆桥
 
    长庆桥俗名谢家桥,又称广利桥,坐落在江苏省同里镇繁华地段。桥长7米,宽2米,桥孔成圆形。是明代同里人陈镛、谢忱政建。1988年在清理两侧金刚墙上的杂树时,同时对拱面建筑进行了加固整修。长庆桥的桥联是:“共解囊金成利济,好留柱石待标题。” 它与太平桥、吉利桥成为同里人气最旺的“三桥”,千百年来这里一直广为流传“走三桥”的民俗,看作是消灾消难、吉祥幸福的象征。

  俗名谢家桥,又名福建桥、广利桥,位于吴江市同里镇区,跨东柳、秵穬两圩,在太平桥的西面、吉利桥的东北面。
  北宋庆历六年(1046)始建。明成化年间(1465~1488),里人陈镛、谢忱改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重建,同治十二年(1873)再建。1988年夏秋,镇政府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对该桥予以加固整修。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县文物控制单位。
  花岗石单孔拱桥,全长11.54米,中宽1.75米,堍宽2.5米,矢高2.72米,跨径5米,为低坡小形制。 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长庆桥龙门石上刻有“鲤鱼跳龙门”石雕一方,西向柱石上刻有楹联:“共解囊金成利济,好留柱石待标题。”东向柱石上刻有“同治十二年桂月吉立,里人公捐重建”字样。
  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呈“品”字形,跨三圩,越两港,相距不足50米,三足鼎立在镇的中心。沿河青石驳岸,两岸筑有花岗石栏,岸边合欢、女贞临波倒映,河中船来船去,双双对对;桥上人来人往,笑语荡漾。这里已成为同里镇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民间传说,北宋时同里镇上有一户姓谢的人家,世代为书香门第,主人叫谢涛。宋庆历六年(1046),其孙谢景初上京赶考回来,卧床不起,请了众多名医诊治仍不见好转。一天,有一位僧人化缘路过谢家,发出一阵感叹:“可惜呀可惜!”谢家人觉得很蹊跷,便把他请进府来,询问究竟。只见僧人对谢涛说:“施主一家可谓书香门第,多年来诸事顺利,只是近来遇到难解之事,但不必忧虑,只需施主一家多做善事,便可化解。”僧人说完就走出门远去了。第二天,谢涛出门去街上,走过吉利桥,跨上太平桥时,忽然觉得这里好像少了点什么,一想,对了,如果在太平桥东面再造一座桥,不是可以免去百姓多走两桥之苦吗?注意打定,回去与家人们商量后,马上就动工造了一座桥,名为谢家桥,即长庆桥。桥建成后,周围的百姓纷纷上门来道谢。没隔几天,谢家孙子谢景初的病痊愈了,同时,从京城传来了他考中进士的好消息。
  同里早有走三桥风俗,凡镇上居民结婚,娶亲队伍都要在鼓乐声中抬着花轿走此三桥;老人过66岁生日,是日午餐后亦要走此三桥;后来婴儿满月,由其母亲抱在怀里走此三桥。人们认为同里的“三桥”是消灾消难、吉祥幸福的象征。80年代起,镇郊村民结婚也特意到镇上走三桥。1982年,同里镇人民政府把“三桥”列为旅游景点,并在三桥之间的驳岸上设置花岗石栏凳,古朴典雅,可供游人驻足歇息;在长庆桥南堍有“抬轿子”,有兴者可穿上古装,乘坐花轿,在唢呐声中,被抬着过三桥。中外游客也把走三桥看作是到同里旅游的一项重要的行程。
  在走三桥风俗的流传过程中,留下不少祈求吉祥的谚语。例如“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官运亨通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常驻永不老”;“小百戏(小孩子)走三桥,读书聪明,成绩年年好;大姑娘三桥,天生丽质,越长越苗条;小伙子走三桥,平步青云,前程无限好;老年人走三桥,鹤发童颜,寿比南山高;新郎新娘走三桥,心心相印,白头同到老”。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江苏桥梁 苏州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