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江苏桥梁 无锡篇 |
锡山区耕读桥 |
〈〉〔〕[]{} |
|
耕读桥位于南门外的耕读河上,耕读河是一条老河,东西流向,西面在仙蠡桥附近与梁溪河相接,东面在南长街黄泥桥处汇入古运河。 耕读河原名菰渎港,菰是茭白的意思,菰渎港顾名思义是一条生长茭白的河流,耕读桥原名叫西菰渎桥,至于原来有没有一座东菰渎桥就无从而知了。耕读桥始建年代不详,明、清两代都有重建。史料记载,最后一次重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 ),重建后,当时的地方官认为原名“菰渎”和“孤独”同音,不雅,于是更名为“耕读”,取“耕读传家”的意思,后来菰渎港也跟着改成了“耕读河”。 重修后的耕读桥为金山石单孔拱桥,桥长27 米,宽3 米。桥面南北各有石极22 级。桥两面均置石楹联,东联为“沃壤植桑麻抱布贸丝人利涉,佳名易耕读高车驷马管留题”,西联为“南里岁丰穰风送稻花香匝地,西溪波滟云沉孤米水如天”。重建后的耕读桥,风貌一直保存到了现在。 在耕读街的东面是石子街,沿河有漂亮的大宅院,还有西式的清水洋房。耕读街的西北面是木栖厅。木栖就是木犀,桂花的意思。地名的由来和明代的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无锡隆庆年间的进士,龚勉。龚勉(1536 -1607 ),字子勤,跨塘桥人,中进士后任浙江嘉兴县令,又升任浙江省参政、按察使,累官浙江右布政使,是明代的封疆大吏。现在位于南长桥堍的首藩方岳坊就是为他而建的。龚勉晚年在谈渡桥附近建有官宅,厅堂四周遍植桂花,俗称木栖厅,后来这个地名就一直沿用了下来. 耕读桥南耕读村的东面就是大庄里。这里曾经是无锡的一处园林名胜—菰川山庄。菰川庄得名于菰渎港,占地很广,40 余亩。菰川庄的营建充满了传奇。要从明景泰、天顺年间的华栋说起。华栋,字良用,号坦庵,南下塘铁树岸人,60 多岁时,与邻居龚釜争地,华栋最终得胜,在埋设界石时,挖到了装金子的铁瓮110 只而致富,但不久他就去世了。华栋之子华麟祥科举屡试不第,于是在家经营产业,将当时菰渎港之南的大片荒滩荒地购进。华麟祥之子华云在嘉靖二十年(1541) 自己54 岁时中进士,约在60 岁时告老还乡。华云和弟华露一起大兴土木,在故居旁建海月亭、剑光阁,又建华氏义庄,在菰川庄东建燕嘉堂,后精心经营菰川庄,在庄内重建剑光阁,藏书万余卷;筑真休园,为园中之园;有景点卧游堂、独对台、两宜台、涵山献亭等。遍植四季花木。在庄东南方,筑修竹圃,面积较小。文徵明、沈周等名家经常来此与华云交游,鉴赏华云所藏的法书名画。嘉靖三十六年,华云70 寿辰时,曾大宴于真休园,文徵明等吴中名士20 余人均来祝寿。这时是菰川庄的全盛时期。但不足百年,华氏家业衰落,庄内“颓垣断础,仅存什一于榛莽间。”华云的曾孙华时亨,将菰川庄舍为佛地,后改建为福城庵。因菰川庄很大,俗称大庄里,这个地名就一直沿用了下来。当时菰川庄的范围一直达到今天的清扬公园附近。到解放前,这里已经是一片荒芜了。 耕读街上的老年居民绝大多数是绍兴籍的,他们都是民国时到这里来做工的,当时这条街上最著名的就是漂染行业了,百来米的街道有三家染坊,一座是“陆义茂”,还有两座是“人和染厂”和孙阿寿的“顺新染坊”。 历史上的耕读河很热闹,大小船只来来往往,耕读桥也是人们进出南门的通道,而且还是官道必经之路。过去每年春耕季节,县官都会从县衙出发,经官道过耕读桥,到南部各乡镇察看民情,了解春耕情况,桥边不远处过去还有座接官亭,是各乡乡官迎接县官的休息之地。 |
||
上一座 ┇ 江苏桥梁 无锡篇 ┇ 下一座 |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