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济桥位于秦望山麓月城沿山村,跨山塘河(今废)口,在漕河北侧,是双庙、双泾、山塘一带村民前往武进焦溪的交通桥,也是漕河过往船民的纤路桥。是游客、村民前往秦望山三茅殿烧香祈福的必经之桥。秦望山体量较大,东西长十余里,主峰为三茅峰。三茅峰上有三茅殿,自古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于途。明代江阴诗人周俊(字伯英)有诗《朝三茅峰》云:“灵旆仙仗集瑶台,海日初升宝殿开。一柱玉炉香乍热,天风忽送鹤飞来。”
惠济桥为三跨花岗岩条石桥,中跨7.2米,两边跨分别为5.0米。每跨由三块巨型花岗岩条石和两条花岗岩板组成,桥面宽2.7米。中间两座桥墩由花岗岩条石砌成,非常坚固。
惠济桥建于何年不详。在清道光《江阴县志》上记载:“惠济桥,中骖驾木。”该桥应该视为建于清朝道光(1766)年代之前。惠济桥桥墩以青石条石砌筑,属于明朝时代的建筑材料。因此该桥应始建于明代。惠济桥于民国二十二年三月(1933)重建。桥北侧的“惠济桥”三字由蔡书,桥南的“惠济桥”三字由“钱×”书。
惠济桥有桥联:“山临秦望无多路;江入毗陵第一桥。”意即到了惠济桥,前往秦望山三茅殿已不远了。毗陵即常州。长江水自夏港河进入龙游河后再进入山塘河出惠济桥汇流入漕河,惠济桥外就是毗陵(今常州武进)的境界,这里是进入毗陵的第一座桥梁。惠济桥桥联在民国二十二年重建时取消,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惠济桥与江阴所存古桥有两大不同之处,一是桥墩厚实坚固,迎水面逞菱形以减少水的阻力。二是桥面有三个水旋图案。中间一个是水旋图案,北面一个是鲤鱼跳龙门图案,南面一个是龙跃龙门图案。
惠济桥所跨的古山塘河上共有四座古桥,分别叫做双桥、烧香桥、张公桥、惠济桥。当地百姓中流传着关于这四座桥的民谣:“夫妻双双跑双桥,阿弥陀佛烧香桥,孝顺媳妇张(张望---探望)公桥,忤逆媳妇惠济(回咀---顶嘴)桥。”惠济,方言谐音回咀,回咀就是顶嘴的意思。如今双桥已於2003年倾圮,烧香桥在文化大革命中(1970年)拆除,四座古桥仅剩惠济桥和张公桥还保存完好,屹立在古山塘河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