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江苏桥梁  无锡篇   
宜兴市宜城街道蛟桥
〈〉〔〕[]{}

宜兴市宜城街道蛟桥
 
宜兴市宜城街道蛟桥
 
宜兴市宜城街道蛟桥
 
宜兴市宜城街道蛟桥
 
    蛟桥,又名长桥,位于宜兴城中,横跨荆溪,贯通南北大街,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袁玘任阳羡长时建造,为木桥。南北长72丈,因水流湍急,每隔5丈筑一墩,共13墩。大桥中高起,似虹形。屡屡损毁,重修重建,桥名屡易,而以长桥、蛟桥之名特著。初建时,城郭未设,居民稀少,西溪汪洋东注,河广桥袤,故以长称其为长桥。
  晋《风土记》记载为阳羡大桥。唐永泰元年(765),邱县令特为长桥出新。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毁于战火,重建。
  北宋《寰宇记》引陆澄地理抄云,晋周处少时斩蛟此处。景德四年(1007),县令李若水改建,天圣六年(1028),县令贾昌朝(后于宋仁宗时任宰相)更筑,次年落成,留下“坐忆蛟桥此日新”的诗句。元丰二年(1079),郡丞钱垂范来县,舟停桥下,失火桥毁。
  元丰四年(1081),县令褚理重建,易木为石,榜日“忻济”,又称荆溪桥。苏轼经过大书12字于石上:“晋征西将军周孝公斩蛟之桥”。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重建,上立神佛祠4列,市区28列。至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大桥两侧,居民稠密,两涯渐淤,而桥亦蹙,石已减三之二分,桥东西长40尺,南北长250尺。
  元代泰定年间(1324-1327)重修,称万安桥。明天顺年间(1457—1464),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修。邑人清顺治四年进士、鸿胪少卿周启于康熙年间为大桥撰写了《重修蛟桥记》。
  咸丰元年(1851),法藏寺僧惟一募捐重修,并撰记《考长桥》。光绪十九年(1893)因损坏严重重建,二十一年落成,桥上东西两边立靠背坐椅式石条,其间阳刻“重建蛟桥”4个大字。桥的东西两面,各有对联一副,内容分别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妙墨尚留苏学士;行人安稳布帆无恙神威犹仰晋将军”。“平步青云对南郭铜峰千秋巩固;重看明月印东流水万派朝宗”。邑人山东巡抚兼提督任道撰写《重建蛟桥碑记》。
  1970年,宜城镇改造南北大街时拆毁,改建成钢筋水泥平桥,更名为人民大桥。
  1995年元月,大桥随人民路街道拓宽,恢复称“蛟桥”。
  2003年,宜兴市政府在团氿东侧仿原样重建蛟桥。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江苏桥梁 无锡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