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水关桥:跨小秦淮河北端,大东门桥北,盐阜西路西段,冶春南。桥下原为北水关。1955年兴建,为单孔砖拱桥,1986年扩建。
北水关桥,原名红板桥,原是砖拱的水关,因此而得名。1955年9月12日由扬州市建设科组织改建为一孔砖拱桥,载重10吨。1986年2月市政处进行加宽扩建,现桥面车行道宽14.86米。北水关桥是小秦淮河的北端,与乾隆水上游览线相连通,桥下有一座翘角凉亭。小秦淮河是颇能体现江南风情的河道。
北水关桥是由扬州古城的水关改成的,是小秦淮河由北向南的第一座桥。冶春园就在桥北的河岸,是三水交汇的地方,也是小秦淮河上风景最好的地方。
附:
小秦淮河在唐宋时期是内城河,元明时期是护城河,明清时期是新旧两城之内的夹河。小秦淮的名字是清朝康熙年间才叫开的,时人谓之:北有红桥,天下艳称之,其水号小秦淮。
小秦淮河旧称新城市河,又名城河,是扬州城内南北向的一条内河。它全长1.9公里,北连北城河,南经龙头关,流入古运河。水利专家徐炳顺介绍,小秦淮河的由来现已难稽考,可以肯定的是,它在明代就已出现。明代歌谣云:“扬州城,十二门,四水关,六吊桥。”其中,有两座吊桥在东城墙下的大东门和小东门。小秦淮河就是大东门桥和小东门桥所跨的护城河。明嘉靖二十四年后,扬州增筑了新城,它变成了新、旧二城之间的界河和要道,开始繁荣起来。小秦淮河及两岸街区,曾是清代扬州最繁华的地段,它是明清两代古城兴衰的见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