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江苏桥梁 镇江篇 |
古运河上的桥 |
文/徐金财 |
|
前些日子,我来到丁卯,从苗家湾桥开始,沿着运河一路边走边看,既领略到老桥的古韵,又欣赏到新桥的风姿,感受到运河上桥的变化。 镇江地处长江与大运河黄金十字水道的交汇处,大运河穿城而过,向东直通苏南运河。千百年来,运河因城始终不衰,古城因河兴盛繁华。古运河上的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末时期,市区跨越古运河的桥梁仅有石浮桥、平政桥、虎踞桥、丁卯桥、京口闸桥等。辛亥革命后,陆续新建了中山桥、西门桥,平政桥在1934年也进行了改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市区古运河上已有17座桥,分别为苗家湾桥、丁卯桥、枫桥、鼎石桥、塔山桥、南水桥、虎踞桥、南门桥、解放桥、珍珠桥、中山桥、新西门桥、西门桥、迎江桥、京口闸桥、平政桥,另外在新河街与中华支路之间还建有一座钢筋混凝土单孔拱桥(因待新河街改造,此桥尚未对外开放)。 市区古运河上的丁卯桥和虎踞桥,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的两座古桥。丁卯桥始建于东晋时期,原为单孔石拱桥,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明代李梦阳称丁卯桥“负山带江,据东南之会上游之地,其泉石岩壑之佳不在庐山阳羡下”。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曾对丁卯桥进行了两次修缮。1980年,原丹徒县为泄洪拓宽河道,在丁卯桥旁修建一座公路桥,使丁卯桥得到有效保护。丁卯桥虽历经千年沧桑岁月,至今仍保存完好,古韵犹存。始建于明代的虎踞桥,原为砖石桥,明万历四年改为木桥,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改为单孔石拱桥。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在桥上展开激战,使桥面严重受损,战后镇江多位乡绅共同集资重修。1961年,虎踞桥改为混凝土桥面,桥体仍为单孔石拱桥,保持着明代的风格。此后,有关部门在虎踞桥东侧新建一座桥,将南门大街与运河路相连,使虎踞桥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丁卯桥、虎踞桥与大运河相伴相守,成为古城珍贵的历史遗存,也为镇江这座城增色不少。 上世纪八十年代,古运河上的桥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来已有的几座桥,桥面都很狭窄,与道路通行需求不适应。八十年代时期,运河上先后建成南水桥、塔山桥,使运河路与当时的环城路相连,丁卯桥路与当时的镇澄路相通,市区部分道路不再因河而断,交通逐步变得顺畅。同时,对运河上原有桥陆续进行改造、拓宽。1984年,中山路拓宽时对中山桥也进行了改建,建为拱式钢梁混凝土结构,使市区中山路这一条东西走向主要道路变得更为通畅。 解放桥原为木质钢梁桥,其桥身、桥面全采用洋松木构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1988年、1993年,迎江桥和解放桥进行了扩建,在迎江桥西侧和解放桥东侧,各建一座新桥,与原桥形成整体。1937年建成的西门桥与新西门桥,后也经过改建,变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拱式桥,桥变得更宽、更平坦。 进入新世纪以来,运河上又添新桥。鼎石桥的建成,使焦山路全线贯通,并与五凤口高架无缝对接,使市区东部又多了一条重要交通枢纽。随着健康路向西延伸,在中山桥与解放桥之间新建的珍珠桥,使健康路与运河路、北府路、黄山东路相互贯通,大大减轻了解放路和中山东路的交通压力。 跨越古运河的一座座桥梁,不仅是独特的风景,也方便了运河两岸居民的出行。一些老镇江人还记得,运河上没有珍珠桥时,要想过运河办事,必须跑到中山桥或解放桥才能过河。我记得前年新西门桥重建时,一些家住西柴院、丹阳码头等处的居民到市老年大学上课,就颇为不便,需要绕道中山桥或西门桥。一些新桥的建成开通,给市民出行带来方便。如枫桥的建成,给枫林湾等小区居民提供了方便,出小区大门,即可从桥上走过,不用5分钟就能到达丁卯桥路,无论是去商场购物还是乘坐公交,都很便捷。 如今,市区跨越运河的桥,除了丁卯桥和虎踞桥外,其余的十多座桥,经过改建、扩建,都旧貌换新颜。现在,桥桥是风景,桥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桥下古河古韵,千年传唱。运河与桥相伴,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
||
上一篇 ┇ 江苏桥梁 镇江篇 ┇ 下一篇 |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