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苏桥位于安徽皖南绩溪城区西郊,横跨绩溪(今作翠溪)之上,原为5孔石拱桥,长40米,宽4米,跨径4.45米。葛敬彦最初建造“来苏桥”后圮。明嘉靖闻知县郁兰令邑人葛岩等募资重建。清顺治庚寅(1650),知县朱国杰捐傣重修。又圮。乾隆间众募修,葛应诰独资助铺石板桥面。
据绩溪县志记载,在宋代元丰年间,苏轼因诗得罪被谪往海南,其弟苏辙受牵连在元丰末年(1085)贬任绩溪县令。苏辙在绩只有八个月左右,留下的诗有36首。在他的倡导下,绩溪文风蔚起,书院大兴,社学和私塾也纷纷建立。后来苏轼自海南归,过绩溪探望其弟,苏辙率众迎于城西潭石头渡口,因是大名鼎鼎的两位人物相会处,渡口后易名“来苏渡”。苏辙离任后,邑人筑桥纪念“二苏”,起名“来苏渡桥”,后称“来苏桥”。后清人赵继序有一首五言诗,诗云:“年年车马渡,人只记来苏;海外欣归止,中山急友于。闻名相倒履,览胜几提壶;千古清风在,长留水一隅。”
1969年洪水冲毁东端两孔,交通梗阻,民众又垒“水踏步”。1973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可惜修桥时把断桥浇成混凝土平面,东二孔不是拱形,西二孔还保留原貌。所庆幸的是,中拱北侧上端原嵌“来苏桥”楷体石刻,仍完整如初,清晰无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