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道石桥伴着一座古寺,磐石、古佛、青灯、水流、老榕,情境独特。
石桥名曰“虹桥”,横卧光禄坊南至玉山涧段的古罗城大濠(旧护城河,今称安泰河)上。据史料记载,是桥始建于五代,旧名板桥,木构,有亭,后圮,易以石,俗名老佛亭桥。现存为5.35米长、3米宽、南北走向的单跨平梁石桥。四条长5.35米、厚0.37米的条石与多块石板纵横镶接,铺就坚固的桥面,两侧护栏由六根0.8米高的石望柱共四块栏板相连而成,石望柱现只剩五根半。桥梁与望柱、栏板间的衔合皆为榫卯结构,形制朴拙,除望柱顶部的宝珠状柱纽外,再无别样雕饰了。东向桥梁之侧镌有一行铭文:“万历壬寅年仲春十方仝立”,字犹明晰可辨。“万历壬寅年”即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仲春指阴历二月,“仝”通“同”。可见,当年重建虹桥非因某人或某几人之功,乃合十方乡邻之力而成。
正对虹桥的“老佛寺”是一座两进的清式建筑,原祀“五瘟神”,相传福州“三山藏”之“闽山”就藏于殿内“闽山井”下。寺设拱券门三:两边小门横额分题“过去”、“未来”,居中直书“老佛殿”的大门,则寓意“现在”。
1992年,虹桥与太平、观音、馆驿、金斗、二桥亭、新桥等七座古罗城大濠上的古桥一起,以“琼东河七桥”之名,同列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昔时护城河及夹岸的绮丽风光,从史诗篇章中可见端倪。宋曾巩有《夜出过利涉门》:“红纱笼烛过斜桥,复观翚飞入斗杓。人在画船犹未睡,满堤明月一溪潮”。清叶毅庵(观国)亦有诗赞:“画桥低亚若篷轻,酒肆歌楼夹岸迎。见说琅琊繁盛日,三山城似阖闾城。”
注:太平桥、新桥今不存。
1992年12月,板桥被列入“琼河七桥”之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