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寿宁城关往托溪28公里的中途中有一个村庄叫坪坑。坪坑原名平原,也叫坪坑桥,刘氏始祖满九公于明成化六年(1470)从庆元吴坑迁入以来,已五百多年,1200多人。坪坑人重学教,从清顺治八年至道光十五年,185年间,取岁贡生18名,可谓科第名流层出不穷。坪坑村依山伴水而居,有溪就有桥,溪与桥就像恋人,永远绸缪在一起。据《托溪乡志》记载,坪坑原有两座廊桥,上小溪桥与村尾桥。《建宁府志》载:翠源桥在坪坑,刘万九等建。其翠原桥是指上桥还是下桥,不得而知。古人在旧家谱中有诗:
两桥关锁
落彩双虹挂碧宵,平原古道好逍遥。
四水地脉凭关键,虽彼魏台锁双乔。
1980年将小溪廊桥改建为石拱桥,即现在的村头桥。同年又在村中建石拱桥一座,名曰村中桥。1985年村尾廊桥改建为石拱桥,桥址往上游移约30米,并在石拱桥上加盖廊屋,为砖木结构。桥长24米,廊屋长19米,宽4.2米,孔跨17.3米,南北走向,5开间,24柱。桥中设神龛一排,共有佛像13尊,主祀观音。
坪坑溪的源头是坑元底,它汇集了小东坑和后坑村、青垅村的小坑水,从坪坑狭谷中穿过。在两山的夹峙下,清清的溪水一路奔跑而去,像是坪坑村派来的使者,到村口引领我们去一探廊桥的秘密。由于村头与村尾落差较大,水流较为急湍,村中的河段上几乎不见积沙,流水将河床洗得发亮。民房沿溪两岸密布,为防洪水两岸砌筑起高高的河堤,堤面上留二米的人行道。村民们比较讲究卫生,村头巷尾非常干净。三座桥匀称地分布在村头、村中、村尾,两岸村民就凭它来传递情感,互通有无。村尾桥建在窄口处,桥上游河滩比较开阔,河床上铺满带黄色的鹅卵石,溪水过桥后右转弯流入原木拱廊桥下的深潭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