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柘荣县富溪镇富溪村,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始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建,贯木拱廊屋桥。南北走向,桥长24米,宽4.8米,单孔,孔跨15.4米。廊屋悬山顶,减柱穿斗式木构架,两侧设栏杆和长条凳。是古代闽浙官道上重要桥梁。2005年5月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此桥原名“归泗桥”,因四条溪流汇聚于此而得名。明代柘荣抗倭名将袁天禄大败倭寇,归来路过此桥,虽千军万马,而巍然不动。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将军功绩,遂将此桥改为“归驷桥”。
为保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归驷桥”,柘荣县富溪镇富溪村400多位村民自发筹资在“归驷桥”旁建了一座新桥,人流车辆改道而行,保护了古廊桥,在当地成为美谈。
旧桥叫“归驷桥”,是柘荣县一座著名的古廊桥,位于该县富溪镇富溪村旧街尾,为福州至温州古道必经之路。这座桥是木构单孔虹梁式廊屋风雨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9年)重建,东西走向,屋面为单檐悬山顶,桥长21.69米,宽5.22米。据专家考证,桥梁建筑结构形式与宋《清民上河图》汴水桥十分相似,内外侧廊的设计,极为少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1989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桥上人来人往,年久失修,古桥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富溪乡贤香港悟光法师得知情况后,筹资10多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即保留原形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和尽可能保存原构件的要求,将古桥修葺一新。悟光法师的义举感染了群众,为了进一步保护好古桥,全村群众400多人,多的2万元,少的100元,自发筹资15万元,有的还让出自家的宅基地,在“归驷桥”旁新建一座长15米、宽6.5米,与“归驷桥”平行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武陵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