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福建桥梁 南平篇 |
浦城县临江镇镇安桥 |
〈〉〔〕[]{} |
|
镇安桥旧名叫临江桥,位于福建省最北端的浦城县临江境内,横跨临江溪,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民国24年重建,为石木结构廊屋桥,桥基两墩3孔,东西走向,墩方石构筑,高十米,墩头有鸟首形石雕,廊屋高3.5米,悬山顶,木构栏杆全长40米,宽3。5米,桥两端有引桥,有石阶21级。桥梁上铺石板板面,上面覆盖桥廊,雕梁画栋,中间有澡井,供佛三尊。桥下有4座水碓,两座水坝,水平如镜,中间有放生池。现桥桥墩在原来基础上建成,墩头有神鸟形石雕。桥全长70.5米,宽3.6米。廊屋高3.5米,木柱23对,廊屋用悬山顶,两端引桥各长5米,石阶段21级,桥头砖砌拱门,眉刻字“镇安保障”。是闽北保留最好的古桥之一。 2009年9月14日下午4时左右,一场莫名的大火,使南平浦城镇安古廊桥被烧断坍塌。这座木廊桥有着630年历史,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安桥坐落在浦城县临江镇上,横跨闽江上游南浦溪的支流临江溪,除了桥墩外,桥身都是木头做成的。当地干部群众数百人自发救火。 “火突然烧起,两个村去了几百人救火。”村民老周说,干燥的天气,加上易燃的木桥,让火势越来越大。另一村民说,火从桥身上烧起,很多人冲上桥面泼水,整座木桥摇摇晃晃。 浦城消防大队官兵赶到时,发现火势非常大,随即疏散人群,另一方面组织灭火。但几分钟后意外就发生了,大火将木桥拦腰烧断,所幸当时大部分救火的村民已被疏散到安全地带。 但目击者说,仍有多名救火者跟着断桥落水。临江镇政府人员和临江派出所民警说,有三四人落水,一村民受伤,但已送医治疗,应无大碍。 村民介绍,镇安桥桥身年久失修,已多处霉烂。桥廊平日就是集市商贩设摊之所,卖猪肉、卖点心等的小贩在此摆摊设点,把桥东西两街闹市联结在一起。 关于起火的原因,村民提出了几个可能。一是桥上牵有电线,电线短路造成火灾,据说有村民看见电线闪出火花。还有村民表示,可能是小孩造成失火。 2012年10月动工重建,2013年7月15日完工。 附:镇安桥前后经过7次重建,3次维修: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僧人首倡募资兴建,后圮,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浦城县丞何俊重建,题名镇安桥,不久即被水毁。 明嘉靖八年(1529年)知县陈思谦令里人嶅二募资重建。 清顺治四年(1647年)毁于战火。次年,里人募缘鼎建。 清康熙二十七年(1806年)高遐龄等募缘增修。清同治元年(1862年)、清光绪四年(1878年),先后被水冲坏,里人章阶等倡捐重建。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里人章奎联、章曾俊、周赐銮、汤师铭、柯里忠等募建,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全面竣工。此次耗银2万余两,耗资、规模均为历次建桥之冠。桥墩坚固美观,大部分至今未毁。桥梁先用木材在墩上层层平排,逐渐向跨中伸出,以缩短跨径后再承托大梁。梁上铺石板桥面,上覆桥廊,画栋雕梁,中有藻井,供佛三尊,以祈平安。 民国14年(1925年)桥面毁于火灾。里人章吉人等倡募建成便桥,只有桥两头及中间两桥墩上盖桥亭。 民国22年(1933年)里人章杰人(又名曾俊、吉人)、赖全弟、柯常泰、张汝懋、周金培、周吉兴等募资重建。民国25年(1936年)竣工,桥基利用古石墩基础,从水面起往上被烧坍一段桥墩用大方石砌成。木桥梁,桥面建筑如前述,保留至2009年4月。 2009年9月14日下午,一场大火把镇安古廊桥烧断坍塌,2012年10月动工重建,2013年7月15日完工。 |
||
上一座 ┇ 福建桥梁 南平篇 ┇ 下一座 |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