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福建桥梁    泉州篇   
泉州市安平桥
〈〉〔五里桥、西桥、安海桥〕[人行·梁式石桥]{晋江市安海镇南安市水头镇}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泉州市安平桥
 
    1、1961年3月4日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跨晋江安海镇(古称安平)、南安水头镇的海湾上,故称:“安平桥”;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俗称“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又称“西桥”。是中世纪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
  安平桥因建于波涛汹涌的海湾上,尽管自宋代以来经数十次重修,但800多年的沧桑变化,海滩泥沙沉积,使之从水上桥变成陆上桥,桥长缩减为2070米,桥墩剩下331座,而且由于风浪的冲击,车马的践踏,桥墩大多残破倾斜,桥板不少断裂,桥栏荡然无存。从1962年起,国家多次拨款维修;1980年国家又拨巨款进行全面整修.于1982年1月正式动工,1985年5月竣工。这次整修,不但修复了桥墩,补齐了桥板,恢复了桥栏,而且桥之两侧沉积的泥沙各挖宽30米,使陆上桥又成了水上桥;同时在桥的南面50多米处开辟一条新公路,以绝车马继续在桥上通行,从而更有效地来保护这座举世闻名的古桥。

  2、安平桥: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概述
  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5~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者重25吨。
  桥上筑憩亭5座,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规模最大,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1座圆塔。桥的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五层,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保护整治
  近年来,因各种破坏,安平桥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水域,特别是两个桥头和中亭的水环境已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桥体经上世纪80年代维修至今,受自然力影响加上近年几次大的台风,桥体石栏及桥板多处受损,瑞光塔(白塔)常年封闭,铁栏围内杂草丛生有碍景观。
  历史文化
  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
  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当代诗人郭沫若干年间特来安平桥参观,留下律诗一首: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上一座 ┇ 福建桥梁 泉州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