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福建桥梁    泉州篇   
晋江市安海镇东洋桥
〈〉〔〕[]{}

晋江市安海镇东洋桥
 
晋江市安海镇东洋桥
 
晋江市安海镇东洋桥
 
晋江市安海镇东洋桥
 
    东洋桥,位于安海镇的黄墩村南。据《清源旧志》记载:“东洋桥,宋绍兴二十二年壬申(1152年)十一月,因安平桥成,父老复请于郡守赵令衿曰:‘镇东南隅,渡名东洋,其港深阔,愿复得桥’。赵公许之,乃由里人进士临漳尹椽史进督建。”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翌年三月建成。清道光版《晋江县志》亦载:“宋绍兴二十二年,郡守赵令衿偕进士史进建。”以此推算,该桥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主持建造东洋桥的郡太守赵令衿,也是安平桥的创建者,系宋朝宗室,宋太祖赵匡胤次子燕王赵德昭的玄孙,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任泉州太守。《泉州府志·名宦》记载他“博学能文,在郡留意教养,建堂祀姜公辅、秦系于九日山下,造安平桥,修惠安菱溪永济桥。泉人感其德,建祠祀之。”赵令衿知泉州第二年,即主持建设了闻名于世的安平桥,越年,又建造了东洋桥,可谓是一年一个大手笔。他在安海港东西畔的海滩上主持建造了这两座大石桥,适应了宋代泉州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的需要,不但便利民间往来,对繁荣泉州经济,发展海外贸易,更具有重要意义。两桥相继建成后,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西桥安平桥,与东桥东洋桥合为安海一大景观,古人曰“双桥跨海”,系“安海八景”之一。有诗为证:“安海城边若蒙,一桥西跨一桥东。”
  东洋桥的建造形式跟安平桥一样,属于石墩石梁桥,原长660丈,宽1.2丈。酾水242道,桥墩243座,桥上建有东西二亭。其长度虽只及安平桥(长811丈)的三分之二,但在当时也算是一座颇为雄伟壮观的海港大石桥。赵令衿自己对桥的建造相当满意。《安海志》记载他在桥落成时,不但亲自撰写了《东桥碑记》,还满怀兴致地题咏曰:“为问安平道,驱车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云。梅花迎我笑,为报小东君。”赵令衿曾在《东桥碑记》中赞颂东洋桥。他充满怡悦感情地说:“凿石横空,架梁为陆。水光清明,山势杳窕。朝日东升,暮云焕发。使龙蛇之窟宅,肆蚶蛎之栖托。一日肇兴,千古用壮。坦然砥平,四民帖泰。向之临深履危者,今则阔步徐行,无复留碍。往来慰悦,老稚呼舞。观者山立,叹未曾有。”赵令衿尽情描绘了桥修后宜人的景色和民众欢喜的心情。
  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犯安海城,为抵御倭寇的侵扰,晋江县令卢仲佃在安海筑石城,刚筑及一半,倭寇悍然入侵,军民卒不及防,城陷,倭寇烧掠而去。后安海乡贤、安徽池州知府柯实卿继续筑造,并拆东洋桥之石以作城基。这样使得东洋桥废圮达150多年,逮至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才由安海人施韬重建,后又废,道光元年(1821年)安海人蔡时昭、周益兴合力再造。光绪五年(1879年),安海著名慈善家林瑞佑、林瑞岗昆仲合捐白银1500多两,对东洋桥进行一次全面翻修,“凡直栏横槛,基址梭尖,一一重新坚固。”东洋桥面貌得以焕然一新。
  东洋桥虽历经多次重修,但由于沧海桑田的变迁,其雄伟壮观的风貌已不复存在,现桥仅存48米,20座桥墩。尽管如此,东洋桥那磅礴的气势犹存,现被列为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而今,伫立在东洋桥上,放眼四望,一幅清秀的山水画浮现在人们的眼前:清澈的溪水倒映着翠绿的木麻黄,两岸茂密的树木掩映着村里错落有致的楼房,田野吐绿,一派生机……故而游客若到安海游览安平桥,一定要到东洋桥参观,才能真正领略到“海畔双桥碧草连,东西形胜锁长川”的壮丽景象。
  (摘录自《晋江揽胜》黄良编,该篇为何振良整理)
 
     
上一座 ┇ 福建桥梁 泉州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