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广东桥梁  广州篇   
荔湾区通福桥
〈〉〔〕[]{}

荔湾区通福桥
 
荔湾区通福桥
 
荔湾区通福桥
 
荔湾区通福桥
 
荔湾区通福桥
 
荔湾区通福桥
 
荔湾区通福桥
 
    1、通福桥俗称五眼桥。位于芳村石围塘秀水河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户部尚书李待问所建,故又称李公桥。桥为红砂岩石砌筑的五孔拱券桥,长42.8米、宽2.8米,中间拱券较大,其余较小,桥两侧无设栏板,清嘉庆年间重修,现保存完整。
  李待问,字蔡如,南海人,明万历甲辰(1604)进士,官至都御史,后因母病辞官归乡。返乡后修省佛通衢大道及兴建五眼桥。
  该桥于199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通福桥位于五眼桥村的秀水涌上,又称五眼桥、李公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石桥呈南北走向,桥头南端起于秀水横街,横跨秀水涌,向北延伸至南福里。
  通福桥在明清时期为省佛大道第一桥,设计上照顾到车马的通过,因而坡度小,桥栏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南海县志》卷二载:“李公桥在厚水(秀水)村,邑人户部尚书李待问建。”当时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修桥者,不称桥的正名,而呼之为李公桥。关于李待问事迹,康熙《南海县志》卷一十一载:“李待问,字葵如,明万历甲辰(1604年)进士。”传中对他的评价是:“待问为人忠孝、廉恪、敏毅、乐捐……修通济桥……修省城古道……”李公桥曾在清嘉庆年间重修。后因人们对于桥的五眼造型(广东人称一孔为一眼)印象较深,俗称五眼桥。据《南海县志》:“五眼桥即通福桥,前志已录,嘉庆间重修,费金钜万,桥为省佛通衢,西水渡头,十八乡船往来均泊此,在大通堡。”
  通福桥是一座五孔石拱桥。造型和结构别具特色,宽孔薄壳。以红砂岩石建造为主。桥面铺设红砂岩石块,全长44.6米,桥宽2.9米,南引桥长5.1米,北引桥6米,上下桥有8个石级台阶,每级台阶高0.1米,宽0.53米。护栏是由白色花岗岩条石镶嵌,中孔上方刻有阴文正楷“通福桥”。中孔高4.4米,宽为6.6米,其余四孔对称排列,孔宽分别为5.1米和4.4米。桥墩下部用花岗岩砌筑分水尖。础牢固,泄水快速,至今未发现基础下沉现象。
  通福桥至今保存尚好,只是由于长期车行人走,桥面留下凹凸不平的痕迹,引桥的红砂岩石块大部分已损毁和残缺,桥面的红砂岩条石有部分断裂、磨损和风化。两边稍孔现已被淤泥堵塞,河涌中只剩下三个桥孔,桥两旁还建起了一些民宅。2003年芳村区人民政府对桥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桥头两边原有的违章建筑已拆除。
  如今通福桥已失去省佛通衢的作用,但它对五眼桥村周围与城区的交通,仍有实用价值。1993年9月,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广东桥梁 广州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