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广东桥梁  中山篇   
中山市岐江桥
〈石岐河、岐江河〉〔〕[]{}

中山市岐江桥
 
中山市岐江桥
 
中山市岐江桥
 
中山市岐江桥
 
中山市岐江桥
 
中山市岐江桥
 
中山市岐江桥
 
 
中山市岐江桥
 
中山市岐江桥
 
    岐江桥位于石岐富华道,连接孙文西路,跨越石岐水道,东西走向。1950年动工兴建,次年竣工,全长70米,桥面宽4米,为木结构桥。由于桥下通航需要,桥的中段用木墩船接驳而成,靠人工移动完成开合程序。岐江桥是岐江河上第一座桥,是当时广州去唐家湾、拱北海关必经之公路桥。
  1976年2月,岐江桥首次动工改建,变为钢筋结构组合双臂开合立转式梁桥,次年竣工,延长至76米,扩宽至11米。中间开合孔改为下承式钢桁梁三铰拱结构,两边用钢丝作牵引索,用滑轮转动,发动机牵引开合程序。
  1984年8月,岐江桥二次动工扩建,桥面拓宽至19米,其中机动车道7米、双侧非机动车道各4米、人行道两边各2米。中山市石岐城区交通量最大的桥梁。
  2013年5月,岐江桥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加固修建,并将桥梁设计荷载标准提高,2014年7月完成重建,并试通车。

  不是岐江上的每一座桥都可以成为岐江桥,不是每一座桥都可以成为中山人的集体记忆:她是外乡人到中山后的初始印象,是华侨对家乡的记忆,是60后推着单车等待吊桥合拢的瞬间,是70后光脚跑过铁桥是滚烫的感觉,是8090后牵着爸爸的手从旋转餐厅俯瞰铁桥的开心一刻,是中山人的集体记忆。
  每个小朋友都会唱: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岐江桥就像中山人心中的外婆桥,说出来就有一种温暖如故乡的感觉。岐江河中山人的母亲河,直到解放前岐江上都没有一座完整的桥,往来靠渡船摆渡。1931年:国民党政权中山县县长杨子毅决定修桥,向全县募集建桥费,每亩耕地征收2元,专设“民众实业银行”。工程进行几个月,仅立了4个桥柱,就因资金不足、“工程阻塞河道交通”为由停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中山县政府曾搭建一座简易竹桥,方便群众疏散,躲避空袭。竹桥仅在空袭警报鸣响时开放,平时则关闭。日军占据中山后,竹桥被拆去。1948年石岐镇发行“义券”以建设岐江铁桥,后因资金不足最终成空。1950石岐商会牵头负责筹钱准备材料,在南下解放军协助下1951年1月岐江桥竣工通车,这是连通岐江河东西岸的首座桥梁,桥长70米,宽4米,耗资2.17亿元旧币(约2.17万元人民币)。
  1977年2月:混凝土和钢板结构组合的电动吊桥通车,成就了岐江桥的特有型态。粤中船厂是施工主体。77版岐江桥用了36年,因桥梁老化已不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于2013年5月27日拆除重建,新岐江桥将采用旧桥跨径一致的布置,全桥长74.7米,桥宽较现状岐江桥宽1米,为20米,由原来两车道扩宽至四车道,2014年7月31日建成试通车。从简易竹桥到木桥,再到电动开合式铁桥,悠悠一甲子桥的形态几经变化,惟一不变的只有名字——岐江桥。
  2014新版岐江桥结构和样貌与原来一样。依然是铁桥开合的方式,依然保留了鲜艳的红色。不过,考虑到岐江桥连接富华与步行街两个商圈,人流量较大,所以人行道每边拓宽了50厘米,整座桥宽了1米。全桥长74.7米,桥宽为20米,由原来两车道扩宽至四车道,并将桥梁设计荷载标准提高至公路Ⅰ级设计荷载标准。这一次是设计使用年限可达100年,希望承载着中山人集体记忆的岐江桥将这种历史人文脉络继续延续100年,当我们的后人说起岐江桥的时候,会留下77版老桥的一点回忆。
  原77岐江桥拆除后,并非扔弃,而是保留在仓库里。市住建局昨日专门回应,经市政府批准,将开展岐江桥旧桥保存工程,目前已进行前期工作。初步选址于岐江河环境整治工程二期范围内,政协委员胡文坚说,岐江桥作为中山的文化地标,是中山人的精神寄托,同时也是一件文物,具有不可复制性。他建议妥善对待已拆卸的老桥,最好找个地方将老桥进行展览,那寄托着中山人的感情。
 
     
上一座 ┇ 广东桥梁 中山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