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江寺桥又名二仙桥,在中兴场(现华阳街道)南一公里。建于清道貌岸然光五年(公元1825年)为红砂石七孔卷拱桥。1981年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锦江出成都过华阳,在与江安河汇流处,宽阔的河面上横跨一大型石拱桥,它就是远近闻名的清代古石桥——二江寺桥。
190年的老桥:民国《华阳县志·津梁》记载:“二仙桥,治南三十七里余中兴场南,府河正流,石材拱式七洞。清道光五年创建,光绪丙子四年重修,民国七年培修,十九年又培修右岸。一名二江桥。”推算起来至今已有190年历史了。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曾在两江汇合处建有二江寺,桥因寺得名。历史上这里是著名的水陆要冲,宋时曾在此置二江驿。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蜀州(崇州)任职时,曾途经此地,遇到暴风雨,止留二江驿中,写下《夜宿二江驿》诗,记述了当时的情景:“鸡鸣原前风折树,夜到双流雨如注。桦皮湿透点不明,旋设篝炉燎衣裤。”
它是目前成都市域内规模最大、保存原物时间最久的石拱桥。当时成都修建这座桥,没有机械设备,全是人工从很远的山里凿出石料运到这里施工,其工程量不亚于今天用现代化机械和钢筋水泥材料修建长江大桥。这座石拱桥保留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建筑技术和工艺水平,具有很高的科技和文物价值。
相传该桥是二江寺和尚承头集资修建的。桥将建成时,预算还剩下一些银两。为表示大家的不贪和清白,二江寺和尚与大家一起将剩余的银子铸成一大银锭,然后由工匠按银锭的大小在一石条中间凿一圆锥体的孔洞,外小内大,当场将银锭熔化注入孔洞中,凝固后又将石条合拢在中洞拱券顶部,与桥身连为—体,从桥下可以看到孔洞中的白色银锭,但难以取出。又在拱券两侧刻上“天理良心”四字,以警世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