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集文桥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市区,又名狮子桥、嗣子桥、通达桥。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建,全长15米,宽7米,高12米,为5孔半圆形石拱桥,1986年重修栏杆,并立碑。
2.嗣子桥,就是现在人们通称的狮子桥。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南丰乐路的起点,跨于湘江河上。桥为青石砌成,五孔半圆拱,长52.6米,宽7.2米,高12米。青石护栏。此桥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最初名通远桥。清嘉庆年间,毁于洪水。据传集资建桥时,有一没有子嗣的富户赞助较多,桥建成时,恰好中年得子,人们认为正是他赞助公益事业得来的善报,因此将桥名称为“嗣子桥”。时间一长,由于谐音,人们就称做了“狮子桥”。正好两端桥头各立有一对镇桥石狮子,与上游方向相隔不远的“万寿桥”(今新华桥)以一对铁牛为镇桥瑞兽迥然不同,标志好记好区别,所以人们往往只记住了“狮子桥”,而忘了原来的“嗣子桥”之名。
民国五年(1916年)夏,桥又被洪水冲毁。当年秋,民众集资,凿养鱼池的石料重修,次年建成,改称“集义桥”,在中孔迎水面刻“集义桥”3字,左右分别刻“安澜”、“顺轨”4大字。但民间仍然习惯称狮子桥。桥下拱顶悬“斩龙剑”,铁铸,长1.2米。民俗认为
可以预防洪水时有蛟龙把桥拱塌,寓“斩龙降妖,冀桥永固”之意。桥栏计有栏柱62根,栏板58块。桥头两端刻石狮、抱鼓各1对,中栏相对刻罗汉两尊;其余56个栏柱柱顶刻瓜果、花卉、蟾蜍等圆雕,柱身分别刻龙凤花卉等各种图案的浅浮雕。
在1981年万里路改建之前,这里是遵义通省城贵阳的要冲。20世纪40年代,此桥以北名中山南路,桥以南为丰乐路,桥名改称中山桥。50年代中山南路改称长征路。60年代,桥两头的街道合称万里路,桥名就叫万里桥。80年代初万里路改线拉直,另建万里桥之后,狮子桥以南的路段成了后街和市场,仍名丰乐路。1981年11月将桥名恢复为狮子桥。
遵义解放后,曾两次整铺桥面,便利通汽车。1986年还对被风雨剥蚀和人为毁损的护栏进行仿古整饰修复,并于桥头立碑记事。碑座也是仿古的“龟趺”座,碑身饰云纹。碑文中说这座桥“如今车辆鲜至”(指80年代),但是由于桥体坚固,目前(21世纪初)每天通过此桥的车辆仍在上千辆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