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云南桥梁    保山篇    
腾冲市团田乡腾龙桥
〈龙江〉〔〕[]{腾冲县团田乡龙陵县龙江镇}

腾冲市团田乡腾龙桥
 
腾冲市团田乡腾龙桥
 
腾冲市团田乡腾龙桥
 
腾冲市团田乡腾龙桥
 
腾冲市团田乡腾龙桥
 
腾冲市团田乡腾龙桥
 
    腾龙桥是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团田乡与龙陵县交界处的钢索吊桥,横跨龙川江,始建于1957年。该桥在滇西抗战期间具有重要军事价值,曾作为日军军用公路桥和远征军战略通道。1957年重建为柔性钢索结构,1971年升级为钢梁桥,2012年因新桥通车停用后转为文物保护单位。桥体全长97.72米,最大跨径97.72米,现承载着滇西抗战遗址和影视取景地的文化功能。
  腾龙桥地处龙川江下游峡谷段,连接腾冲团田与龙陵龙山,古称"曼掠",为南方丝绸古道关键节点。清光绪年间被洪水冲毁后,1939年纳入中印公路北线支线建设规划,日军占领期间(1942 1944年)改为简易公路。1944年远征军反攻时炸毁该桥,1945年抢修恢复通行。

  腾龙桥,始建于清朝,据《民国腾冲县志稿》记载,“龙川江下游蒲川乡桥头街又名曼掠,为通龙陵道,名腾龙桥”。它跨越湍急的龙川江,扼腾龙咽喉,属兵家必争之地。民国28年(1939),李曰垓曾组织人员测量,修筑腾冲经团田至龙陵的公路,拟与滇缅公路接通,发动团田、蒲川、勐连等乡民开工挖部分路基,后因经费困难而停工。民国31年(1942)5月,日军从龙陵经团田进入腾冲,部分日军驻扎在团田,强迫民夫修成腾冲至龙陵的简易公路,通行日军卡车。当时,腾龙桥为简易吊桥,桥面全部用木料方板铺成,是盘踞腾冲城、龙陵县城、松山主峰日寇的军用公路桥。民国33年(1944)7月9日中国远征军第116师346团在团田桥头街与200多名日军激战后,于傍晚占领了桥头街,后控制腾龙桥,抢修腾冲至龙陵公路作为中印公路北线支线。民国34年(1945)1月修成通车,但仅军车通行了4~5个月,雨季来临后,塌方水毁严重,车辆无法正常通行。民国34年(1945)9月日军投降后,10月美国援华抗日物资运完,公路无人管理养护而荒废。
  1956年德宏州政府设在芒市,腾冲、梁河、盈江等县需经腾龙公路去芒市,省交通厅决定修复老腾龙路,由自治州负责测设和施工,省公路局负责设计老腾龙桥。1956年3月29日开始测量,4月15日动工,1957年7月建成腾龙桥,为钢索吊桥,跨径97.72米,高11.1米,全长117米,桥面宽4.5米,净宽4.4米,桥梁为木梁。两端桥台以石料砌成,支撑门架用钢筋混凝土筑成,门架高8米多,内空7米多,两边各张有钢索4根,钢索盘绕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地龙上,右岸的地龙深嵌在山洞之中。1971年将桥梁改为钢梁,桥面用枋板铺设,隔年一换。腾龙桥连接腾冲龙陵之间,使天堑变通途,两地的群众不用再舟楫横涉、竹筏泅渡、绕山绕水,极大地便利了蒲川、团田和龙陵群众的生活,是乡亲期盼的福祉。
  2011年,途径团田、龙陵的腾龙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崭新雄伟的腾龙大桥(龙腾大江桥)在老腾龙桥身旁拔地而起,那座晃晃悠悠、饱含沧桑服役55年的老腾龙桥于2012年关闭车辆和行人通道,作为古桥保护。
 
     
上一座 ┇ 云南桥梁 保山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5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