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济桥:今称新街大桥,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北古城镇新街村东北500米处。据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宜良县志》载:普济桥“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冬初,落成于乙未(1775)春,再修于丙申(1776)之夏。”光绪三十四年(1908)两次重修。2011年至2012年县水务部门筹资180余万元进行了修缮。昔日为路南州北部和陆良西陲村寨进入宜良的主要通道桥,也是一座横跨南盘江上规模较大、年代久远的古桥梁。
普济桥为翻拱7孔平面桥,全长81米,宽5.5米,每孔跨度7米,高约15米。桥身系长条形五面石砌筑,桥拱分二层,表层用楔形条石,内层则以同一尺度的条石纵联镶嵌。桥墩为条状青、砂石分层混筑,迎水一端、上下游均为菱形,减少流水对桥墩的冲击力,增强了桥的稳固性。桥面为大小不等的块石铺镶,上墁土层与路面一样高,无坡度,桥面东西两侧镶有拦马石。
桥南200米处,建有桥神庙,庙内东西山墙上镶有建桥碑(已毁)和重修普济桥碑及功德碑3通。建桥碑记《新纂云南通志》已有著录,碑文拓片收存云南省图书馆。建桥碑载:普济桥为路南太学李公如桐、陆良太学赵公相壁,吾邑太学苏公士瑶、李公节民(民间称四君子)。概捐重资,共勷厥成。”(注:建桥碑按当时区划记录。李如桐系今宜良九乡小兑冲人。赵相壁为今宜良九乡铁厂人,九乡一带,流传其造桥之民间故事,有声有色,曲折感人。桥的建成,其所用力最多。)
普济桥造成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仍保存完好,尚可通行汽车。2015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