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广西桥梁  北海篇   
合浦县还珠桥
〈〉〔〕[]{}

合浦县还珠桥
 
合浦县还珠桥
 
合浦县还珠桥
 
合浦县还珠桥
 
    1963年5月1日,位于合浦县城解放路口,横跨西门江中游的还珠桥建成通车了。是日,县城廉州镇万人空巷,都来参观还珠桥的通车典礼。参观的人们兴高采烈地议论着,一个个神采飞扬,有的还在激动地指认桥墩和桥拱大声呼喊着。还珠桥的建成为什么会引起珠城居民如此强烈的反响呢?说起来还有一段趣闻。
  还珠桥全长43米,桥身宽17米,属于矸石拱桥,至今仍然是西门江上最大的拱桥梁。还珠桥的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合浦县城内西门江两岸的交通状况,这当然是珠城居民引以为骄傲的原因之一。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的珠城居民都亲身参与了还珠桥的建设。
  当年,地方上搞建设讲求的是艰苦节约,勤俭建国,人人都以能通过义务劳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而骄傲。合浦建设还珠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珠乡最大的城建项目,当然会牵动广大群众的心,引发大家的积极性。由于当时刚从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中走出来,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合浦县(含今浦北县、今北海市辖的福成、南康、营盘)全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3049万元,财政总收入才882万元,要建这样一条横跨西门江的大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财政开支,因此,发动群众也就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了。
  当年群众的生活水平尚处于低水平,正规工人的月工资也只有十来二十元,全县职工总数不足三千人,集资捐款的效果不大。但不知是那位“天才”的人物,想出了一个发动居民捐石板条来修桥的建议,即通过政府号召,号召全城居民捐献石板条用来修桥。如此一来,既能解决石材问题,也能解决因水泥缺乏造成的材料不足(那时建筑大多用三合土,廉州城内尚没有水泥桥),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动群众,就地取材,省工省料。
  原来,廉州古城城墙高大,经过明、清二十多次扩建之后,城内建筑多用石材,特别是城楼、城门、台阶等,大部分是用整块的青石板(花岗岩)铺筑的。抗日战争期间因日本鬼子飞机轰炸,炸毁了一部分城墙,1959年扩建县城时,又拆除了古城的城墙和西门楼。因此,廉州古城范围内遗留有大量的青石板,城内居民大多用作铺水沟,垫猪栏或作磨刀石,有相当一部分被废弃在荒地草丛中,至今廉州市区的一些旧街老巷中,还有大量的青石板用作铺台阶或路面。这些古城石材,无疑就是最好的建桥材料。此计果然有效,政府的号召一出,廉州城内顿时掀起了寻找石板条的热潮。
  为了向政府捐献更多的石板条,各街道都组织青壮年居民开发“宝藏”。由于当时的运输条件限制,最机械化的交通工具就是一种被称作“鸡公车”的独轮车。于是乎,每天一大早,廉州城内的街巷中就“吱吱呀呀”的响了起来,这是“鸡公车”的车轮在青石条重压之下与轴心磨擦发出的响声。这种响声虽然刺耳,却在建桥者听来,就是一部洪亮的劳动交响乐。
  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之下,建还珠桥还基本上是人工劳力去操作,使用大型的材料就意味着省工省时省力省料,廉州古城的青石板就这样的。
  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还珠桥建设进度,直到今天,老一辈人回忆起来依然自豪地说:还珠桥是廉州街人用古城的石板彻起来的。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广西桥梁 北海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