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北京桥梁   
门头沟区水闸公路桥
〈永定河〉〔〕[]{}

门头沟区水闸公路桥
 
门头沟区水闸公路桥
 
门头沟区水闸公路桥
 
门头沟区水闸公路桥
 
 
门头沟区水闸公路桥
 
门头沟区水闸公路桥
 
门头沟区水闸公路桥
 
门头沟区水闸公路桥
 
门头沟区水闸公路桥
 
门头沟区水闸公路桥
 
    水闸公路桥修建于1921年,是北京第一座石灰桥。

  2002年,京原(京门)公路新桥(水闸新桥),全长259.94米,宽24.6米。设计单位为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院,2003年获得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奖三等奖。
  1923年,法国人普意雅设计的京门公路桥(洋灰桥、水闸旧桥),上承式钢筋混凝土双铰拱肋拱桁架桥,8孔30米,开创北京和中国现代公路混凝土桥梁历史。

  三家店马路桥(洋灰桥)是北京地区第一座现代化的公路桥,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今已经90多岁了,但还屹立在永定河上。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由京兆尹拨款大洋20万元修建了京门公路,并于同年底通车,用汽车运输京西煤炭,使运输量大增。但是过永定河就成为了这条公路上卡脖子的瓶颈。为解决这个障碍,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京兆公署拨款大洋30万元,开始修筑横跨永定河的三家店永久式钢筋混凝土公路桥。这座大桥为连拱式,长255.5米,宽9米,两边各设人行道1.5米,中心车道6米,高近18米,孔跨为30米,共计8孔。
  大桥由法国工程师设计,从本地雇佣壮工,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开工修建,城子村的张广海、张广利都参加了这项工程。卷曲黄发40岁左右的法国工程师现场指挥,身旁还有他妹法国女郎蒲意雅,据说大桥建筑图纸就是她设计的。张氏兄弟参加施工时二十六七岁,日工资50个铜元(当时每大枚铜元可买一个烧饼)。工程所使用的材料除钢材水泥是进口的之外,其余均为就地取材。
  该桥的结构纯系钢筋混凝土制成。每孔之下,用3根弧形竖梁支架,厚约0.6米,上有28根横梁,厚约0.6米,再上为平铺形,桥面厚0.1米。下面的桥墩长7.8米,宽1.8米。设计桥面荷载4吨,使用限期20年。为确保安全,当时限载2吨通行。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建成通车,大桥建成后的第二年就经受了一次最高洪峰的考验,水流湍急,大浪淘沙,6米高的洪峰冲刷桥基,但大桥安然无恙。由于这座桥梁使用的建筑材料是钢筋水泥,所以俗称其为“洋灰桥”。
  为保护桥面和征收必要的维护费,查处漏捐车辆,由20名路警分段管理征收过桥费,在桥头设有临时收费站。汽车、骡车每次通过大桥,征收8大枚铜元。货驮(包括牛马骡等)每次交2大枚铜元。
  大桥建好以后,曾进行过三次整修:第一次大修是在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原因是桥面长期经铁瓦大车碾轧,牲口屎尿浸泡,使桥面严重损坏。整修桥面后,又安装了两条凹形铁轨,防止大车出辙,损坏桥面。第二次是在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三月,因桥墙皮灰土脱落而进行了整修。第三次是在同年7月,因大桥的两道一、二孔接缝处旧混凝土下垂,行车危险,将路面石子刨开,将接缝处旧混凝土桥板剔出,新加钢筋混凝土桥板,照原样安铺整齐,再将石子铺平,碾轧坚实。
  1982年,“洋灰桥”服役将到60年之际,门头沟公路部门收到了一封来自法国的书信,“寄信人善意地提醒:桥的设计使用寿命是60年,如今时间已到,应立即停止使用。”
  有意思的是:这封信并不是来自当年的设计者,而是他们的后人所寄。这封来自海外的《提醒函》深深打动了门头沟人。门头沟公路分局工程科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每次提起这件事总是让自己心里紧张,不自觉地去认真工作。他说:“真的,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尽管已过去了很多年,但它始终像镜子一样。”
  公路部门收到《提醒函》后,立即组织国内权威公路专家对这座大桥进行检测,发现“洋灰桥”主体结构依然完好,不存在承重问题。不过,为保护老桥,同时满足已增长的通行需要,2001年,紧邻“洋灰桥”建起了一座宽24.6米的新桥,结构和式样与老桥完全一致,两者连成一体,而老桥目前只作为人行通道,不再允许车辆通行了。
  这座钢筋混凝土公路大桥,经过许多次大洪水的考验,始终安然不动,至今仍然矗立在永定河上。从2001年紧贴着这座大桥修建了一座新桥之后,这座历尽90年沧桑的“洋灰桥”才完成了运输的历史使命。现在它是区级保护文物,也是永定河上的一景。
 
     
上一座 ┇ 北京桥梁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5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