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河南桥梁  洛阳篇   
洛阳市大石桥
〈〉〔黄公桥〕

洛阳市大石桥
 
洛阳市大石桥
 
洛阳市大石桥
 
洛阳市大石桥
 
    过了小石桥,转过一个弯,再走不远,便远远地望到大石桥。脚下的马路是宽阔的,桥下的河道是宽广的,弧形的桥面是宽大,两岸芳草如茵,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协调,又给人以雄壮的震憾,这便是大石桥的阳刚之美吧。如今的大石桥,青石铺砌,桥上行人络绎,桥的一端还有古碑。
  大石桥位于廛河上,又名黄公桥,为明代一黄姓官吏所修,桥为多孔石拱桥,连接东关和老城十字街,是旧时洛阳主要交通要道之一。
  这座桥是明代建起来的,确切地说是在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黄姓官吏为洛阳人黄锦。他曾做过30多年的大司礼,在嘉靖皇帝身边做宦官,他生活在明王朝从全盛走向衰落的年代。我们知道,明代的宦官最坏,尤其是嘉靖时期出了大奸臣严嵩,常常蒙蔽皇上,扰乱朝政。黄锦这个宦官还不错,当时大官僚大搞土地兼并,使得耕地过分集中,很多农民没有地种。看到这种情况,黄锦主张均田,替农民说话,仗义执言,惠及万民。
  历史上有关他的记载并不在他的传记里,而是在《海瑞列传》中。《明史·海瑞列传》记载:嘉靖皇帝朱厚熜,崇奉道教,专心玄修,梦想长生不死,竟20年不理朝政。当时的方士利用他这个弱点,出了很多鬼点子,不但愚弄了嘉靖皇帝,还把宫廷弄得乌烟瘴气。嘉靖皇帝却执迷不悟,行为越来越荒唐,大臣无人敢言政,社会越来越黑暗。社会黑暗,便会有执火者,有仗义执言之人,清官海瑞勇敢地上书进谏,对嘉靖皇帝的荒唐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嘉靖皇帝看到海瑞的奏疏后,大怒,将其扔到地上,对身边的人说:快去把海瑞抓来,不要让他逃掉!宦官黄锦在一旁说道:“海瑞这个人,向有痴狂之名,听说他上这道奏折时,自知犯上,必有一死,买了棺材,别了妻儿,现在正等待朝廷治罪呢!其佣人童仆也都遣散了,没有留下一个,这是不准备逃啊!”嘉靖皇帝听后不吭声,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海瑞的奏疏重读,一天内复读三次,终于被感动。
  当他得知瀍河上原有的“沈公桥”被水冲毁,当地百姓过河困难时,说道:家乡人没法过河怎么行?得修桥!修一座结结实实的石拱桥!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秋,他让弟弟黄子铠回洛阳建桥。弟弟临走时,他嘱咐道:“所有的建桥费用你自己筹措,不要累及当地百姓,要快点把桥建成,不要耽误时间!”
  黄子铠来到洛阳后,登上邙山,察看瀍河源流,最后在东关东城门外选定桥址。黄子铠在很短的时间内挑选了几十个工匠,一边派人上山采石选石料,一边下河挖桥基,做好了建桥的准备工作。
  黄子铠率领施工人员,于当年十一月开工,采用“募役寓赈”的方法,仅用6个多月时间就在瀍河上建成了一座5孔石拱桥,中高11米,宽10米,长77米。桥上两边设石栏杆,桥东西两岸砌石,依次叠加,以固堤岸。
  该桥建成于次年五月,东关百姓都来看热闹,瀍河两岸顿成通途,士农工商皆大欢喜,人们感其义举,特在桥头刻碑纪念,命名此桥为“黄公广济桥”。“黄公”自然是指黄锦,也包含着对黄子铠的感念。百姓们都夸此桥设计合理、施工精细、广济百姓、黄公仁慈。事实证明,此桥确实坚固耐用,400多年来傲然挺立,成为瀍河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桥梁。
  此桥是城东进城的必经之路,此后的车马行人和往来商贩,把那既往的岁月一步一个脚印地印在了桥面上,历史在缓缓走过这座桥梁时,留下了市井喧哗,也留下了无数往事。
 
     
    资源来源——  
          http://bbs.0379home.com/dispbbs_48_3411_2_pre.html  
     
上一座 ┇ 河南桥梁 洛阳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