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湖南桥梁  常德篇   
石门县黄虎港桥
〈〉〔〕[]{}

石门县黄虎港桥
 
石门县黄虎港桥
 
石门县黄虎港桥
 
    黄虎港大桥位于省道303线的石门县黄虎港,中心桩号105+429。1958年7月开工,1959年12月20日竣工。
  该桥为石清公路修建时的重点工程,桥位处于深溪狭谷之中,跨越渫水支流黄虎港。两岸悬崖峭壁,山势自然坡度达80多度,高耸200余米,自古交通不便。清光绪二年(1876),东岸山麓石碑文载:“黄虎港南北要冲地也,峭壁千仞,羊肠一线,结曲崎岖,摧车折轮,较险于太行之阪,年来加塌圯,殊难置足,爰集同人,鸠资补助,稍能容步,或可免折骨蹶足之苦,至若修治宽坦,为千百年计,是指望后之君子耳”。直至1956年3月7日,才建人行铁架木面桥,长60米,耗资1.5万元。
  1958年,湖南省交通厅测量队勘测石清公路时,曾另选线路避开黄虎港这一难关。经反复论证,仍决定选用现路线,建桥跨越黄虎港。线路确定之后,为选择经济合理的桥型方案,曾按建桥高度并结合引道工程分高、中、低桥位3个方案进行比较,最后决定采用中桥位方案(距河底高60米)。
  桥型根据就地地取材原则,确定为石拱桥。最初采用劲孔净跨16米方案,1958年7月开工。开工后,鉴于3孔方案须修建2个40米高的桥墩。经反复比较,乃改变设计,主拱为净跨60米,拱矢度1/3,设计荷载为汽—13级,挂—60级,桥面净宽8米,高51.2米,采用等截面圆弧空腹拱,拱圈按80号水泥砂浆砌500号粗料石。拱厚2.3米(后经试压,石料强度超过700号,但因拱石已经备齐,未再减薄)。该桥采用满布式拱架施工,从河底至拱架顶高47.9米。
  该桥由湖南省交通厅测量队设计,交通部公路设计院派员指导,石清公路修建指挥部成立的大桥指挥所(湖南省交通厅派员参加)施工,造价61.6773万元(包括4.8公里的接线造价在内),用工26.0763万工日,水泥269吨,木材2300立方米,钢材(铁件)32.5吨。
  黄虎港大桥建成后,1959年12月21日至27日,交通部在石门召开现场会。会议指出:“大桥的建成,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石拱桥最大跨径的新纪录。大桥的设计者们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石拱桥的丰富经验,建成了我国目前跨径最大,桥孔最高的石拱桥,使我国桥梁建筑技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大桥修建工程异常艰难,桥两端石壁悬岩,接线长4.8公里,每公里要开凿6万多立方米的坚石。没有路,数以千计的民工们用百多米的绳栓着腰,悬吊在峭壁上拿钎抡捶,因为脚不踏实每打一捶都要被甩开岩壁几米远。经过一个月的苦战,终于在悬腰劈开一条小路和施工场地。在打炮眼的过程中,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感人的事迹,1959年7月4日清晨,爆破队队长、共青团员杨万柱下到一口32米深的泡井里,清理渣石准备装炸药,忽然一般硝烟扑来,他感到呼吸困难,立即呼救,接着便昏倒了,在这危急关头,共产党员、二号洞洞长覃事春,不顾自己的安危,毫不犹豫地拴上安全带,直下井底,使尽全身力气,迅速将杨万柱扶上绞车,杨万柱得救了,可是覃事春已开始昏迷无力,又掉下井底。这时,共产党员王继美挺身下到井底。将覃事春和自己拴在一起。吊出洞口时,王继美开始昏迷,覃事春已停止呼吸。人们为覃事春舍已救人的的事迹深受感动,齐颂覃事春精神将与黄虎港大桥永存。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湖南桥梁 常德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