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横溪桥,位于新化县城东北五十公里晨光乡境内。横跨油溪河上,是通往安化县梅城的公路干线桥。油溪石拱桥为江南峡谷第一古石桥。因地势险要,修了三次,垮了两次。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1638),至清朝崇德五年(1641)建成,历时13年。后被大水冲垮了。清乾隆十一年(1747),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过油溪河,见此地山川形胜,溪流湍急,峭壁对峙,仅一木筏引渡,便望溪兴叹:此地何无桥!随后,县内乡绅又倡议建桥,四方义士慷慨捐资,于乾隆十二年(1748)将桥建成了。乾隆二十七年(1762)他第三次南巡去大熊山,经过此桥时,特下马察看,又慨然叹曰:此桥巧夺天工!过了整整一百年,至道光戊申年(1848)夏六月,油溪河发大水,水大异常,水面离桥仅一尺来高,忽然,被雨水冲倒的大树连泥带树漂来,枝柯相格,势不可当,桥又被冲垮了。人们都说那是一条神蛟作怪。此后,过河又只得靠木船引渡了。每当春夏水涨,常常翻船,淹死了不少人。清同治戊辰(1868)春月,本地乡绅李承海和刘善居,都年过八十,以百年未尽之身首倡建桥,四方人士慷慨捐助,于庚午年(1870)冬月建成此桥。传说建桥时每日百人做工,却只九十九人吃饭,有一人是神仙相助,亲手技术先进出一块拱桥合龙用的尖石,纹丝不动,天衣无缝。神仙还将兴水作怪的神蛟赶走,召来千年成精的蜈蚣镇桥。此桥全用料石砌成,两石相隔处均用生铁钩连,单孔跨度28米,桥面长53米,宽8米,净空高22米,跨河石拱弧度半径20米,为江南地域最大的独拱古石桥。桥北端以天然岩石基为桥墩,南端以料石砌墩,最大料石长3米、宽2.4米,厚1米,重达7吨以上。桥面东北石栏雕刻有1米多长的大蜈蚣,须鳞可辨,栩栩如生;南端桥头立石狮一对,昂头若啸,威武雄壮;桥上大小雕刻颇具特色,远近闻名。1979年12月,新化县人民政府列其为县级保护文物。为保护油溪河石拱桥这一历史文物,在古桥下约百米处又建一座新桥。新桥于1999年12月竣工,系钢筋混泥土板肋拱桥,长109.62米,宽7.5米,人行道1米,单孔,净高78米,跨径72米,也是湘中地域最高的独拱跨桥。新桥建成,即减去了古桥的车辆负载压力,又为油溪河增添了新的景观。如今,这里双桥拱映,相得益彰,形胜山川更添特殊性色。
中油溪有一座石拱桥,曰油溪石拱桥。油溪从车田江水库奔腾而下,穿流于崇山峻岭之间,到晨光这个地方,仍滩险流急,截断了新化通往安化的交通要道。乾隆十二年(1748年),当地民众在此修建了这座石拱桥。该桥全用巨石砌成,独拱,长53.3米,宽8米,高20米。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只有一个墩,另一端直接建在悬崖上,石栏两边有石狮对峙,整个桥身均被藤叶缠绕,一年四季青翠欲滴,河水咆哮轰鸣,一动一静,更显威武雄壮。1979年新安公路过此,该桥辟为公路桥,人来车往,经历250余年仍巍然如山,完损无缺,其坚固程度实为罕见,足见建筑之精妙。1981年,该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又在其下游不远处修建一座公路桥,两桥一高一低、一长一短、一今一古,对映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