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知道衡龙桥是赫山区西南的一个镇,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实实在在有一座衡龙桥。2009年3月25日,记者在衡龙桥镇的衡龙桥村又一次看到了这座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古石桥。虽然桥已残缺,但石墩上的龙纹浮雕、巨大条状铺桥石和栏杆立石还是可以让人想见当日的风光。
据有关资料记载,古时衡龙桥是益阳通往宁乡的官道,原为木桥。清朝建立以后,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日益繁荣,衡龙桥附近成为一个重要的驿站,木桥已日渐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到清乾隆六十年,当地富户集资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一字平栏石桥。清道光二十八年,石桥毁于洪水。当地大户、清朝中期著名的慈善家刘安钺(咸丰皇帝曾颁旨嘉奖,敕建乐善牌坊)出资重建,并在桥头建了四个亭子,供行人休憩和饮茶。石桥共十趸,55米长,3米宽,可供马车行走。桥面全用2丈长的巨形大理石(麻石)条石铺成,桥的两侧有石栏。桥的附近还建有衡龙塔,并树以碑。经过两百余年风风雨雨,石桥依旧坚固无损。文革中,塔栏、碑亭被拆毁,桥身遭到破坏,逐成今天的模样。
从衡龙桥溯流而上可至泉交河,这是资水水系的一条尾河。记者问了当地几个居民,没有人能够清楚地说明这条河的名字。不过,石桥仍是当地居民往来的一条必经之路。据悉,像这种规模并保存至今的石桥,在国内也属罕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