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月亭、秋月桥、秋月井皆出自于宋朝画家米芾名画《潇湘八景》之《洞庭秋月》这个掌故。秋月亭原建于君山东侧一座小山秋月岭上,始建于宋末,为单层檐六方亭,亭中有两个观月台。站在亭上可以饱览洞庭湖光月色。后毁于清末。传说米芾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名画《洞庭秋月》。
米芾,字元章(1051—1107年)襄阳人。他善诗文,用辞奇险;精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齐为“宋四大家”;工绘画尤以山水著称,宋徽宗时被公认为书画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他一生除断断续续在京城及外地任官外,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镇江家中,独创了“米家山水”。米芾对潇湘有特殊感情,他非常喜爱这里的山光水色,他曾题北固山上的多景楼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但他又认为“先自潇湘得画境,次为镇江诸山”,将潇湘摆在了自己钟爱的镇江山水之前。
当年,他听说在君山能见到洞庭奇观“洞庭秋月”,便赶到君山,完成了“潇湘八景”中的最后一景“洞庭秋月图”。后人为了记念他,便在他作画之地建起了“秋月亭”。后来又相继建成了秋月桥和秋月井。后来,这一桥一井随着秋月亭的毁坏也相继被毁。如今,秋月桥已经修复。该桥由李水生设计,位于湘妃祠引道左侧,为半园石拱桥,桥下为一片荷塘。拱桥的半园拱倒映在荷塘中恰似一轮跳动的秋月。传说站在秋月桥上观秋月倒映在秋月井中,能看见嫦娥抱着玉兔守着广寒宫的寂寞情景,只可惜这口井早已不复存在了。如今,设计者将秋月桥与云梦亭连在一起,有山、有水、有桥、有塘、有荷,真正达到了造园艺术的“径曲、桥危、亭朴”之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