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湖南桥梁  株洲篇   
攸县攸县大桥
〈〉〔西门下大桥〕

攸县攸县大桥
 
攸县攸县大桥
 
攸县攸县大桥
 
    洣水一桥,位于攸县城西谭家码头,所以又称西门下大桥。桥长235米,宽7米,4孔,孔跨54米,为双曲葵花拱桥。远看双曲拱桥的外形同一般的空腹式拱桥一样,人到桥下一看,会发现它的肚皮也是凹的,原来拱中有拱。
  1965年,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5月21日,专列抵达醴陵站后,只能改乘汽车前行。从攸县谭家码头乘汽渡过河时,毛泽东拉开车帘看了看洣水河说,这里应该架一座桥。伟人一句话,赐攸县一片福。1966年初,湖南省交通厅立项架设攸县大桥,拨出专款46万元,随即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详测。攸县政府调派人员成立大桥建设指挥部。
  1966年下半年正式动工,省交通厅工程队派出了30多位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攸县每个大队(村)安排一个精壮劳力,共400多人,参加建桥。指挥部还发动机关、厂矿企业职工轮流参加义务劳动。整个场地干劲十足,热火朝天。每人每天只有两角钱伙食费,生活过得相当艰苦,但拉起号子干起活来,没有谁喊累。
  拱桥可以大量利用石材、砖块,解决了当时钢材、水泥不足的问题,造价低,刚度大。本县鸾山的山上有可供使用的麻石,但这时酒埠江水库以上的公路还没拉通,攸水上游只能通小船,运输成本高。衡山县草市乡的河岸山上,有品质更好的麻石。于是,攸县大桥指挥部一行人前去求助,因为攸县地下党负责人贺湘楚曾在衡山任县委书记,草市公社负责人一口答应。县建筑公司派人带领一个“连”70来人负责“打”石头,仅40天就打够了全部石头。县船运公司的大船也有了用武之地。根据施工用石量,船多时江面上有50来条,“船”流不息,“热闹”了两个多月。
  洣水一桥于1967年12月竣工。40多年来,该桥累经洪水冲击,但桥的功能良好,质地坚固,仅对桥面进行了几次整修。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湖南桥梁 株洲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