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江苏桥梁  无锡篇   
江阴市月城镇双桥
〈〉〔〕[]{}

江阴市月城镇双桥
 
江阴市月城镇双桥
 
江阴市月城镇双桥
 
    双桥位于月城镇秦皇村(原双桥村),古山塘河上。据明正德《江阴县志》载:“双桥,在太宁乡,天顺七年里人黄襄建。”又据清道光《江阴县志》载:“双桥,南三河口西三里,跨山塘河。”双桥始建于明朝天顺七年(1463),当时的太宁乡在现在的月城镇辖内。双桥由里人黄襄牵头,众乡民捐资建造,建造时,请石工在桥圈条石上镌刻莲花图案和每个捐资者姓名。
  双桥由青石作桥的主要构筑材料,桥身高大,拱圈薄晓,外加双桥沿河一排房子的衬托,远处秦望山的映衬,显得俊逸秀美。双桥于2003年倒坍,自建成至倒坍,风风雨雨历经540年,而同时建造的邻近的涂镇龙津桥于清嘉庆元年(1796)倾圮,仅存在333年。双桥比涂镇龙津桥寿命长207年。
  月城双桥、三河口和南闸涂镇、冯泾一带的村民数百年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传说天顺七年,涂镇和双桥同时要建桥,各请了一个造桥工头。古时涂镇是大镇,亦称利镇(意为大利,赚大钱的意思)。商人多,商贸交易兴盛,捐赠筹集的建桥款亦多。牵头人很会算计,怕建桥工头偷工减料,既赚工钱又赚料钱。于是讲明包工不包料,由牵头人组织供料(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甲供石料)。于是龙津桥造得很壮观厚实。而双桥是一个小镇,黄襄牵头捐款,所募捐钱不多,桥要造,必须精打细算才行。而建桥工头是黄襄的亲戚。于是,黄襄对工头说:“我们亲归亲,造桥的钱是大家揍的,钱用多少倒不用说,桥要帮我造好一点,让我有一个交待。我们来包工包料,桥造得不好,我要找你算帐格。”包工头说:“黄老伯,你放心,桥造得不好,查验不合格,我分文不取。”
  双桥如期完工,新桥轻巧薄颖,犹如彩虹。当地村民议论纷纷,说桥板与拱圈太薄,工头造桥偷工减料,发横财。俗话说,同行必妒。有一位造桥同行多次走过,横看竖看新桥,编了一首顺口溜:“双桥桥板薄晓晓,挑担灯草快过桥,桥上歇脚要当心,弄不好桥会倒。”“双桥不如涂镇桥造得牢。”“涂镇桥板厚实实,轻担重担都可跑,风来雨去放宽心,千年万代准牢靠。”话传到黄襄耳中,听到后很不舒服,找到工头说:“你造桥发了财,扬了名,应该为地方上行好事,人家哼哼唱唱,叫我面子往哪里搁,弄得喇叭腔,不要想来付铜钿。”工头心里明白,肯定有人戳蹩脚,当即声明:“桥料是我亲自到南方山里定的,从小吃这行饭,勿会错的。而且我还关照山里的石匠,开料不能粗心,如若石料不合格,即使运到工地,我也勿会付铜钿的。再说我也是当地人,手臂不会向外弯的。而且我准备捐一点工,以表表我的心意,对得起父老乡亲。放心吧,石料老刀,一分铜钿一分货,没有问题。不要听人家哼哼唱,肯定是有人背后横戳枪。如果不相信,行人过客,挑了再重的东西过桥,也没有问题。放心,桥造得很牢靠,无论风吹雨打,天长日久也不会倒。我可以打包票,有事我负责,就是倾家荡产也作保证。”
  黄襄又说:“人家都说涂镇龙津桥造得好,我看也是,又厚实又牢固,怎么双桥就比龙津桥薄晓呢?”造桥工头说:“涂镇龙津桥看上去扎墩(结实)但是,龙津桥用的石料便宜,质地松,有丝缝,容易风化,寿命勿长的。”黄襄听了说:“话是这么说,那就不去管它了,只要桥造得好就行了。”
  传说归传说,涂镇龙津桥于清嘉庆元年(1796)倒坍。双桥一直非常牢固轻颖地圪立在山塘河上。直到公元1974年,月城人民公社水利大会战,山塘河改道,老山塘河填没,双桥变成旱桥,桥上的石阶及料石被村民撬走,才变成危险桥梁,终于在2003年双桥倒坍。双桥共存在540年。双桥桥薄身轻,再加上石料材质好,是符合软土地基上建桥原则的,按现在的说法是科学的。其寿命长的奥秘也就在这里。
  另据江阴地方史料记载,明未清初,清军已攻克扬州、镇江、常州及上海松江,准备进犯江阴,江阴典史阎应元率领城内民众准备抗清。清军统帅多罗贝勒博洛派先锋自常州水路来,经山塘河路过双桥时,双桥义民利用夜色在双桥设伏,痛击清兵,使清兵蒙受很大损失,锐气受挫。
  双桥现已倒坍,仅有两桥堍,甚是憾事。
  双桥为古山塘河上四座桥梁之一,与张公桥同年建造。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江苏桥梁 无锡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