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苏徐州往南三十公里的三堡古驿道上,有一座燕桥。这座四百年的燕桥可谓是历尽劫难。抗日战争时期,燕桥曾遭到日本侵略者的狂轰乱炸;淮海战役期间,为堵截国民党军队的逃跑,曾用炸药轰炸此桥,桥身东侧的龙头被炸掉,石栏被炸坏,但桥身依然岿立。文化大革命中,桥上的石猴、石鳖被砸得面目全非,桥上的石板也不见了踪影。她以自己残破的身躯,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连接着道路的畅通。
据《徐州交通史》记载,明永乐年间,过往三堡的驿道异常繁忙,官府的马匹、往来的商人、赶考的举子,常年络绎不绝。但由于三堡周围的地势低洼,周围山区的雨水多汇集于此,影响驿道的畅通。明万历18年,当地的官府便在灌沟河支流上建造了这座桥梁,因此桥址座落在燕营村之南,故名燕桥。
关于燕桥的造型当地还有一段歌谣,叫做“四个平四个端,四个蘑菇四个尖,四个石猴把两边”。据上了年纪的人讲,桥两侧原有石栏,栏杆上从外到内依次为石猴、石尖、蘑菇、石端、平石,而且两侧相对称,一共20个,两个造型中间还有两米长的石栏,上面雕龙画凤,格外美观。如今的燕桥长28米,宽7米,该桥为三孔石拱桥,高10米,三个拱洞中,外侧的两个宽约4米,中间的一个宽约5米,桥孔为青石券顶联锁式排列,桥孔为三分之一圆弧,孔洞下可通舟楫,三孔如长虹一般宛然于水面上。为增加桥梁的稳固,拱券和桥墩各部分石料之间,均使用了腰铁,以增强砌石之间的相互拉力。桥面上铺青石,桥身中央微微高起,坡势平缓,以利车马之行。
燕桥设计科学而别致,将神兽护桥的艺术造型发挥到极致,艺术性与实用性浑然天成。桥身西侧上两个石龙目睁嘴张,栩栩如生,据说这种装饰的龙头又称“吸水兽”,龙首正视河心,监视着通过桥孔的流水,寓意为不让流水兴风作浪,又起着标志水位的作用。北面龙头下面桥墩迎水面的分水间上,一只巨龟安卧其上,首翘头昂迎向水面,以龟首分汊水流,减少洪水对桥面的冲击力。另外,巨大的石龟还承受着桥墩的重量,其用意之巧,让人慨叹。南侧的桥墩分水间上已空空如也。当地人说,桥下的石龟曾有两个,低头的是鳖,抬头的是龟,意为“低头看水流,昂头观天象”。南侧石鳖体形与石龟相似,在2004年初遭人偷盗,后被警方追回,现存于一民俗博物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