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福建桥梁    泉州篇   
惠安县辋川镇青龙桥
〈〉〔〕[]{}

惠安县辋川镇青龙桥
 
惠安县辋川镇青龙桥
 
惠安县辋川镇青龙桥
 
    青龙桥,位于福建省惠安县辋川镇下埭村与峰崎村大路交界处,为石墩石梁桥,现已成断桥。
  青龙桥为石墩石梁桥,南宋宝佑年间(1253-1258年)由惠安净峰籍僧人、著名造桥慈善家释道询所建,是峰崎港时代惠安县城与辋川直至惠北的交通要道,是海上贸易的重要载体,见证周边经济发展数百年的沧海桑田。
  历史上,青龙桥曾有过三次重修: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里人何炯首次重修;明天顺七年至成化二年(1463-1466年),泉州承天寺僧人大章、木行等主持重修;清雍正八年(1730年),邑人黄待举第三次重修。
  1984年,青龙桥被公布为第一批惠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记载,建桥之初该桥长百余米。如今,残长35.8米、宽3.9米、高2.5米;尚存4孔5墩,每孔净跨10.3米;桥面各节原架5条石板,现有断缺,最长者12.8米、宽1.4米、厚0.68米,重达3.29万公斤。

  青龙桥位于惠安县辋川镇峰崎村北面麒麟山下。
  清嘉庆《惠安县志》卷三形胜记载:至峰崎山,当县治东北。凡近邑诸山自西北而东南,复东而北者,至此而穷。青龙桥在其下,诸水汇焉,流入于海。
  嘉庆《惠安县志》卷八记载:青龙桥在邑东北十里余峰崎山之阴。凡中纪之水,若菱溪、驿坂、茭市、龙津之会于峰崎港者,皆出桥下,至辋川入于海。宋宝祐中,道询建。元大德中,里人进士何冏修。国朝雍正八年,邑人黄待举修。
  青龙桥横跨于林辋溪出海处。向东南北三侧皆为滩涂地。青龙桥由南宋宝佑时的净峰山后僧人、著名造桥慈善家僧道询建造。它是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辋川桥建成以前,惠安县城与辋川直至惠北的交通要道。
  在这众水交汇的港中造桥,其冲击力是相当大的,故对质量要求很高。因而该桥借鉴了洛阳桥的造桥基础方法,将桥墩筑成半船形,以减轻山洪爆发、众水汇聚奔腾入港所造成的冲力和破坏力。
  随着潮汐的变迁和辋川桥的建成,青龙桥的作用逐渐降低,疏于维修,已残缺不全。现桥残存长35.8米、宽3.9米、高2.5米,尚存四孔五墩,墩为半船型,每孔径跨10.3米。桥面各节,原架五条石板,有的已断缺。石板最长者12.8米、宽1.4米、厚0.68米。无论是长度或厚度比起洛阳桥和安平桥的大部分桥板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该桥曾三次重修,分别为元大德年间(1298-1307年),主修者为何冏;明天顺七年癸未十月至成化二年丙戌十月(1463-1466年),主修者为承天寺僧大章等;清雍正八年庚戌(1730年)主修者即黄待举。其中玉石板刻有“大明岁次癸未年众等重修”字样,即指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年)的第二次重修。青龙桥于1984年公布为惠安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桥南侧立有桥碑一座,花岗岩石质,碑高205厘米,宽90厘米,中间大书青龙桥三字,右为白沙老人立,左为崇禧散吏书。底座花岗岩上刻有文字数行,记载明天顺至成化年间重修经过,包括时间、修桥人物及捐资者等,字迹不全。
  白沙老人即僧道询,俗姓王,净峰山后村人,生卒年不详,约在南宋孝宗淳熙至元成宗大德年间(1174-1307年),是个被仙化了的得道高僧。
  道询所造桥梁很多,“尝募建晋江乌屿石桥,名凤屿盘光桥,与洛阳桥相望,修广皆加之,其余修桥梁二百余所,而惠安峰崎青龙桥、獭窟尤其著者”。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瀚光在《宋代的佛教与科学》一文中称赞僧道询“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名专业的桥梁建筑工程师”。
  道询广建桥梁,造福乡梓,深受漳州、泉州人士所爱戴。他一生所建造的桥还有泉州登瀛桥、龙尾桥,晋江县的回龙桥、清风桥,南安县的通郭桥、弥寿桥等200多座。可以说,道询将他的大半生都献给了闽南的桥梁事业,造桥几乎成了他的专业。他也因此成为得道高僧,名闻福建,声震朝廷。
  在北宋洛阳桥建成之后,南宋时期古泉州地区掀起造桥热潮。据统计,在一百多年中,泉州建有好几座大中型石梁桥,造桥总长度及单体长度独冠当时。因此有“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的美称。这对宋元时期泉州港的迅速扩展兴盛,成为中外交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无疑起着极大的作用。这中间,道询和尚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道询还兴建并主持洛阳白沙寺,初名真(贞)阳庵,后改名头陀寺。故道询自称白沙老人。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根据他的道行和贡献,特敕赐他为灵应大师,后卒于白沙寺。
  道询传见嘉庆《惠安县志》卷三十、乾隆《泉州府志》卷六十五。隆庆《泉州府志》及《闽书》对他也有记载。道询由于一生造桥数量之多、档次之高,令人不可思议,故志书所记其人多有语涉神仙之嫌。
  崇禧散吏即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进士何崇禧。《浔美何氏族谱志》记:“十二世祖同公,宋淳祐甲辰科进士,任广东布政使,造惠安青龙桥,德行载府、县志中。”嘉靖张岳《惠安县志》卷三记:“青龙桥……宋宝祐中道询创,元大德中里人进士何冏修。”何同、何冏、何崇禧应是同一人,同应是冏字之误,崇禧应是字或号。至于何氏族谱所载何冏曾任广东布政使,于史无稽。
  元大德年间是1297~1307年,由此判断道询的卒年应在这个时间段,青龙桥系他晚年所建。
 
     
上一座 ┇ 福建桥梁 泉州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5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