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广东桥梁  广州篇   
海珠区利济桥
〈〉〔〕[]{}

海珠区利济桥
 
海珠区利济桥
 
海珠区利济桥
 
    由云桂桥沿海珠涌西行1480米处,就是利济桥。桥东距江南大道中马路桥约120米,北距江南西路约53米,近邻有海珠文化中心大楼、海洋石油大厦等高层建筑,处在海珠区的闹市中。
  利济桥亦由花岗石建成,桥宽2.83米(由7条石板所嵌),长22.64米。水中竖两桥墩,底部砌成船形。桥顶中央两侧各雕楷体“利济”两字。原来的桥栏被侵华日军所毁,至七八十年代开辟江南西路时,才修复桥护栏。栏高0.63米,砌有14条栏柱,柱顶刻成竖哑铃状。80年代末整治马涌时,两岸砌了石护堤,堤面用水泥构件铺成平坦宽阔的行人道,道旁更广植槐、柳和大药花树。90年代利济桥修复原状,容貌一新。
  据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十八记载,桥“在南村、隔山间”,桥之左右,沿涌种一列当代号称“活化石”的水松,酷似仪兵立侍桥边。因杂树葱茏,清波潋滟,鱼虾聚戏,致招来不少野鹤闲鹭栖息。人若流连桥畔,风凉水冷,树荫盖顶,翠藤缠壁,虽盛夏亦有秋意,故居民在此开设一茶馆,名“听秋居”。桥之东南岸,乡人种桃无数,春时揽望,香风阵阵,粉云袅袅,落英水面,红霞泻影,唐韩昌黎诗中的“远近蒸红霞”的意景灵现眼前,故称之曰“蒸霞岸”。此两景分别是“瑶溪二十四景”之一。
  利济桥原是木桥,初名“待月桥”。桥之东,一望无际尽是水田,直达鸭墩珠江边,朗月东升时,别有一番幽恬景象。名流雅士常结伴挈茗携琴,待月桥上,弄弦品茶,论文赋诗。如清代诗人刘彤的《待月桥》诗云:“待月月东升,溪光浩无极。烟林人静时,万物雪霜色。”清末民初诗人潘飞声的《待月桥L笛》诗曰:“落尽松花鹤来归,长虹卧水蘸秋衣。我来偷弄飞琼笛,催出嫦娥跨月飞。”由此可见,此桥古时除肩负沟通马涌南北两岸瑶头、隔山、南村、南田一带乡村居民交通功能外,亦是人们游玩观赏的首选之地。
  该桥改建成石桥后,更名为“利济桥”。物换星换,道路变迁,此桥今已不同主要道路相接,已失去了交通要冲的作用。然而,此处闹中带静,若伫立桥头,欣赏今天现代化城建的硕果,追思昔日的农田风光,亦是一处散步消闲之所。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广东桥梁 广州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